觀點投書:時代力量一分抗中、二分應付、七分發展

2016-01-15 06:00

? 人氣

時代力量聲勢崛起,連民進黨都擔心被分票。(曾原信攝)

時代力量聲勢崛起,連民進黨都擔心被分票。(曾原信攝)

抗日戰爭期間,中國共產黨在洛川會議中討論抗戰中的角色如何定位,廣為人知的「一分抗日、二分應付、七分發展」口號即是出自於此。毛澤東在會議上警告,不要為愛國主義所迷惑,不要到前線去當抗日英雄。他主張八路軍應該堅持游擊戰爭,避開與日軍的正面衝突,避實就虛,繞到日軍的後方去打游擊,主要目的是擴充八路軍的實力。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臺灣選戰倒數時刻,蔡英文開始疾呼政黨票要集中投民進黨,連忙推出高雄市長陳菊、導演吳念真拍攝廣告,針對政黨票固票,主因在於前有本屆不分區得票跨過5%的台聯,後有快速崛起的時代力量,瓜分泛綠陣營選票,甚至已經侵蝕民進黨的基本盤。

此情此景雖曾見於二○○八年的立委選舉,但本質上仍有差異。二○○八年,由於總統、立委尚未合併選舉,總統選舉同過往於三月投票,立委選舉仍維持一月投票。國民黨挾馬英九氣勢,立委選舉打出「力量分散、先輸一半」口號,訴求集中不分區選票,避免新黨、紅黨等以當時反扁人物為要角的政黨瓜分選票。

本屆選戰起跑時,民進黨起初也樂於讓時代力量扮演側翼,甚至是打手的角色。因為國、民兩黨連手修憲將不分區立委席次分配門檻定在5%,相當於要64萬張票才能跨越門檻分配到一席立委,先前還沒有政黨有此固定的全國支持基礎,台聯也是依靠著李前總統的支持,才奮力跨過門檻。政治學理論也認為單一選區勢將形成牢不可破的兩黨執政格局,沒想到才歷經兩次換屆,新興的公民力量卻可能將此定律一舉打破。

就候選人自身而言,衝刺自身得票比拉抬選區內虛無縹緲的政黨票來的實在太多,所以藍、綠兩黨的主要候選人絕大多數不會在文宣、宣傳車上同時放上自身和政黨的號次,避免造成混淆。三張選票我只跟你要一票,貌似是客氣且分秒必爭的拜票行程下可以接受的方式。

候選人即使其所屬政黨的政黨票得票低於自身得票,只要能順利當選,當選人大可擺出都已經費盡力氣搶下一席區域立委,政黨票得票不佳實在是非戰之罪的姿態。若是政黨票得票遠高出候選人得票,反而突顯在該選區的提名人選有問題,連黨內同志都不相挺。

倒是時代力量在許多地區提名所謂的「任務型候選人」,由於這些候選人志不在當選,不會威脅到民進黨提名候選人本身的基本利益,在地方上有意無意的被藍、綠陣營,包括候選人、黨部忽視,放任其發展,甚至在鄉村地區一句「選假的」,就概括這類型候選人,使得時代力量得以避實(區域)就虛(不分區)。

本次選舉的首投族,在政黨輪替後的民進黨、國民黨共十六年的執政下成長。成長過程中有印象的總統基本上只有陳水扁和馬英九兩人。這也說明為什麼台聯會比民進黨來的焦慮的多。「討黨產、要獨立」這類口號太老派,喊了十幾年喊爛了也做不到,偶一露出曙光也是虎頭蛇尾。另外很大的原因是成員多為曾位居政府要職當過官的人物,整體CSI設計也不若時代力量「潮」。

當今的首投族、年輕人被形塑的概念是對大江大海、八二三炮戰、眷村生活沒有共鳴,並不懷抱大中國情懷,即所謂「天然獨」;但同樣的,八年級以後的年輕人對二二八、美麗島事件,一樣難有自身或家人的親身經歷,但卻也不會成為「天然統」。

未來的選民結構對站在泛藍陣營對立面的政黨有利太多,時代力量先吸納對民進黨不滿意、認為台聯不爭氣的選票,讓泛綠陣營不再只有一種選擇,又讓剛擁有參政權的新鮮人找到出口。

當時代力量分配到立委席次,成立黨團取得公部門資源後,開始發展基層組織,建立起地方黨部、聯絡處,甚至歡迎民進黨籍的政治人物「移籍」,有朝一日將可能取代民進黨成為臺灣政壇要角,形成這個世代的「三黨不過半」。

時代力量在泛綠陣營中一分力抗中國國民黨,二分力應付民進黨,七分力用在自我壯大,是民進黨誤判情勢使然,也是這個時代的發展力量必然。

*政治工作者/選舉監察員/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碩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