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曉紅觀察:「忠實讀者」?還是公民新聞人?

2015-10-12 06:30

? 人氣

英國廣播電臺(BBC)員工罷工抗議裁員,Paul Mason(中)曾任英國廣播電臺Newsnight編輯,目前已離職加入第四台。(取自www.tamilnetonline.com)

英國廣播電臺(BBC)員工罷工抗議裁員,Paul Mason(中)曾任英國廣播電臺Newsnight編輯,目前已離職加入第四台。(取自www.tamilnetonline.com)

時代真的不同了!過去,每早起來的第一件事就是上網瀏覽各報新聞,都會固定閱讀幾家大報。中間和中間偏左的許多讀者,都對《衛報》《獨立報》之類的主流媒體有一種信任感。這種信任感讓大家依賴這些媒體,它們一直是很多人的「精神指南」,它們的政治立場也多反應百萬民意所趨。然而,這個情況已經在改變,忠實讀者不再那麼忠實了。特別是這幾年來,許多人的信任感已逐漸轉成懷疑和批判。一早起來閱讀天下大事,也不再依賴主流媒體。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是很多人的經驗:社群媒體已逐漸取代主流媒體,成為人們資訊的主要來源。部份由於主流媒體本身的轉向和改變,比如《衛報》這幾年來的商業化和編輯內容的改變,影響到它的品牌形像,減低了它的傳統讀者對它的信任感。《衛報》對這個趨勢的反應,是開啟網上讀者投書的專欄。而它的許多傳統讀者早不再依賴報社的讀者欄來發表己見,而寧願在臉書和twitter上和其他網友做思想交流。

許多讀者感覺已不再依靠主流媒體來滿足新聞需要。主流媒體的人事結構改變也是一大原因:過去幾年來,裁員已成趨勢。英國廣播電臺(BBC)的裁員不斷,在裡面工作的朋友都戰戰兢兢,怕丟飯碗,今年又有近1000人失去工作。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記者表示:「雖然它的新聞品質還在,觀眾需要那種品質來持續他們對英國廣播電臺這個品牌的信任,但受到(裁員)衝擊的是新聞的廣度。廣播電臺的新聞報導本身是被動的(記者被給予什麼,就報導什麼),這麼龐大的組織,很讓人驚訝他們事實上播報的新聞有多麼少,而且他們對調查新聞部門的投資有多麼小。英國廣播電臺的品牌雖能夠吸收進各種新聞來源和新聞舉報人,但做新聞調查是需要時間的,也就是說它需要人力。」

BBC廣播大樓。(取自維基百科,keriluamox攝/CC BY 4.0)
英國廣播電臺(BBC)的裁員不斷,在裡面工作都戰戰兢兢,怕丟飯碗,今年又有近1000人失去工作。圖為BBC廣播大樓。(取自維基百科,keriluamox攝/CC BY 4.0)

「它需要有動力的新聞記者來花時間關注他們熱衷的議題…我曾想要做一個有關倫敦毒品問題的報導,但部門裡沒有人力支持,我的策劃也因此不了了之。廣播電臺制度很「弱」,每個人做的是特定的、份內的工作,因此新聞報導無法去對那些每日事務之外的一切做出回應…因此報導反映的,是廣播電臺的工作人(多數是中產階級,受過高等教育的白人),而非觀眾的世界。

他又表示:「我的一位朋友放棄了她在平面媒體的工作,加入了英國廣播電臺。一年後,她的合同到期,她沒想續簽。她說英國廣播電臺是一個萎縮的,缺乏動力的組織…當廣播電臺在大裁員之時,新的(小型)媒體,如BuzzfeedVice,正在投資從事那些人們關注的新聞工作,這些媒體才幾年時間就成長快速,正因如此。他們填補了英國廣播電臺未能做到的。」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