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之前有人更平等? 希拉蕊電郵案《向誰效忠》選摘(2)

2018-11-27 05:10

? 人氣

或許《紐時》覺得有必要替希拉蕊澄清一下,但事實上,最早的報導才最接近事實。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督察長辦公室轉介案件給聯邦調查局的當下,的確沒提到「刑事」這兩個字,但新聞報導一登出來,我們也已針對國務卿的行為展開刑事調查了。不過,我們沒要求《紐時》更正用詞,也沒和希拉蕊的競選團隊唱反調,因為就局內慣例而言,在案件細節尚未明瞭之前,不能隨便對外界放話。儘管如此,我們很多同事心知肚明,這些人死命在用字遣詞上作文章,只是風暴來襲前的序曲而已。

 

希拉蕊與川普在美國去年總統大選角逐白宮大位(AP)
2016年,希拉蕊與川普角逐美國總統大選白宮大位。(AP)

「你應該知道自己死定了吧?」

二○一五年夏天,聯邦調查局副局長馬克.朱利安諾(Mark Giuliano)問我。他是個直率、聰明、說話帶點黑色幽默的探員。

「當然知道啊,」我苦笑著說,「大家都會死得很難看。」

這種正面對決有權有勢者、可能惹怒對方的案子,對我來說這輩子已經不是第一次了。但我還真沒料到,原來我以前辦過的瑪莎.史都華案、利比案、「恆星風計畫」、中情局酷刑政策等前例,都埋下了眼前這場風暴的導火線。憑良心說,雖然我們在辦這些案件的時候受到極大的輿論壓力,但我們也竭力避免被輿論干擾,純粹講求法律和事實。今天再回頭看,我還是覺得我們沒做錯什麼事。

不管兩黨要把希拉蕊案稱做調查、審視還是轉介案,這樁案件都對即將到來的總統大選投下了震撼彈。副局長馬克想表達的意思,和我認知到的事實是一樣的:聯邦調查局怎樣都會弄得一身腥。他話裡的黑色幽默,其實指向了一條幽暗的死路。無論結局如何,調查局和我這個局長的威信都會打折,只是不知道會打折到什麼程度而已。雖然這樣說很怪,但「死定了」這個事實反而讓人解脫,因為你知道不管怎麼做都會被人砲轟,而且結果一出來,全國會有一半的人哀哀叫。這時候,你其實不必搭理那些名嘴,反正事實和法律會自己決定哪一邊的人會哀嚎。只不過,我當時完全沒想到,聯邦調查局的決策竟然會同時激怒兩邊的人。

針對此案,局裡的反情報部門召集了一支十二人團隊,其中包含探員、分析師、支援人員等相關專家。一般來說,部門會替案件取一個隱晦的名字,而這個專案名稱叫「年中專案」。針對年中專案,我不但會和局裡最資深的主管開會,也會和負責追蹤每日案情發展的監督探員及分析師開會,同時我請法務長辦公室裡三個不同層級的律師參與開會。一起開會的這十二人小組,我稱之為「年中專案團隊」。至於身處第一線的探員、分析師、支援人員,我雖然不會找他們來開會,但會對這些人的付出表達謝意。

接下來十八個月,我都是倚賴這支十二人團隊的協助,不過最後定奪的人依然是我。在這段期間,有些資深主管因為退休而離團,有新成員補進來,但整體來說,所有團隊成員都很優秀,也很有主見,彼此常像兄弟姊妹一樣吵架激辯,我覺得這樣很好。譬如有個初階律師,只要一聽見自己無法接受的說法,就會對發言者嗤之以鼻,而且不管發言者是誰,她都會猛然打斷對方。她的行為惹惱了很多人,但我真的很喜歡這樣的場面。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