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仲觀點:國軍為何要實施「立即備戰操演」

2025-03-20 06:20

? 人氣

國軍戰備操演。(柯承惠攝)

國軍戰備操演。(柯承惠攝)

鑒於2024年以來,共軍在台灣周邊的軍事活動已出現明顯改變;為應付這些變化所可能造成的挑戰,國防部規劃從今年起,除年度例行的漢光演習與各戰區輪流實施的戰備月外,將再實施「立即備戰操演」,訓練國軍應對不同型態威脅的能力,並從3月17日至21日,進行首次操演。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由於此一「立即備戰操演」在執行時,是由國防部開設之應變中心,依據近期共軍演習之關鍵徵候,設計各種狀況,並依照「低、中、高」強度進行分級,然後下達各戰區,要求部隊根據戰備規定馬上做出處置;由於參演部隊遍及各戰區,使整個操演形同小型、卻更無預警的漢光演習實兵操演,引發外界的高度關注。

近期共軍在台灣周邊的動態有那些變化

至於國防部為何要在漢光與戰備月外,另外再規劃「立即備戰操演」,主要原因是自去年以來,中共海空軍在台灣周邊、甚至西太平洋的動態,均已出現明顯變化。

首先在台灣周邊海空域,共軍常態性部署的軍艦數量,已從2022年8月裴洛西(Nancy Pelosi)訪台後的4艘次,增加為現在的平均每天7至8艘次;還以平均每個月3到5次的頻率,於台灣周邊海空域進行「聯合戰備警巡」,藉此提高東部戰區海空軍應急部隊的戰備程度,與緊急狀況下的快速出動能力。

共軍這些部署的目的,就是要縮短其海空軍部隊在接獲北京中央軍委的命令後,能夠在極短的時間內,迅速占領指定的戰術位置,力求在國軍還來不及反應時,開始執行「聯合封鎖作戰」以遲滯、甚至拘束國軍海空軍主力的調動,破壞國軍的戰力保存計畫。

然後這些已佔領重要戰術位置的海空軍部隊,將再和中國大陸本土的火箭軍與遠程火箭部隊合作,對所選定的「首戰目標」,從台灣的四面八方發動「聯合火力打擊作戰」,以最大程度地癱瘓國軍的C4ISR系統,並捕捉、殲滅國軍海空軍的主力,替關鍵的「聯合登島作戰」創造有利條件。

近期共軍在西太平洋的動態有那些變化

在強化台灣周邊海空域軍力部署的同時,共軍也從2023年起,大幅提升在西太平洋的演習頻率與規模。光是2023年,共軍在西太平洋執行各項演習,所支用的經費約1100億人民幣(約153億美元)

、是中共當年度國防預算的7%。共軍各型軍機在西太平洋飛行逾9200架次,總飛行時數高達2.9萬小時;海軍船艦則在西太平洋水域航行超過7萬艘次,在海上時間合計超過170萬小時。

2024年下半年,共軍在西太平洋的演習模式似乎又有變化,除航艦戰鬥群在半年內五度進入西太平洋,然後於宮古島南方、沖之鳥礁與菲律賓海等戰時主要戰術位置進行操演,更頻繁派遣軍艦編隊從津輕海峽、宮古海峽與巴士海峽等戰略水道,穿出第一島鏈實施遠航訓練,呈現常態性地在西太平洋固定維持艦隊巡弋的模式。

喜歡這篇文章嗎?

揭仲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