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價首次突破每盎司3000美元(約新台幣9.88萬元),分析師們普遍認為,此波上漲的因素,主要與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不斷針對對主要貿易夥伴加徵關稅,進而擾亂金融市場秩序,導致投資人在憂慮前景的狀態下,轉向擁抱避險資產,希望藉此對抗通膨升溫與可能引發的經濟衰退。
根據BBC報導,黃金期貨日前一度創下歷史新高,來到每盎司3004.86美元(約新台幣9.9萬元),2025年迄今為止已累積上漲13.6%。根據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一項調查顯示,超過一半以上的基金經理人都認為,黃金是面對貿易戰最好的避險工具。在這個想法底下,同時又看到美國股市在三週內蒸發5兆美元(約新台幣164.7兆元)市值,以及川普各種無法預期的貿易戰手段,讓整個市場壟罩在動盪、混亂與不確定性之下,不難想像為什麼金價又會再次上漲。
Gold prices passed $3,000 for the first time ever, driven higher by a central bank buying spree, economic fragility worldwide, and President Donald Trump’s attempts to rewrite the rules of global trade by imposing tariffs on allies and strategic rivals https://t.co/qdNJEkS9Uj pic.twitter.com/odePR7njfg
— Bloomberg (@business) March 14, 2025
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市場資深商品策略師大衛・威爾森(David Wilson)在給客戶的報告中提到,「川普政府一連串的關稅威脅,以及國際關係的重組,為宏觀經濟與地緣政治增添更多不確定因子,因此大幅推升黃金的吸引力。」
事實上,除了市場投資人的避險心態,各國央行的態度,也一定程度地助長黃金漲勢,打從俄羅斯在2022年揮軍入侵烏克蘭後,許多央行開始增加黃金儲備,以此作為美元現鈔與美國公債的替代資產。因為不少國家擔憂,美國可能會在未來某一刻將美元、這個重要的全球儲備貨幣「當作武器」。

根據世界黃金協會(World Gold Council)的統計數據,各國央行在1月份合計購買多達18公噸黃金,其中中國人民銀行(People’s Bank of China)更是連續三個月呈現淨買入狀態。該協會報告指出,去年(2024)各國央行共計新增黃金儲備1045公噸,這已是連續三年、總購買量超過1000公噸。
歷史上,黃金價格的高峰與低谷,往往與重大國際經濟事件密切相關。舉例來說,2007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時,投資者將黃金視為避險資產,推動其價格快速上揚。
AJ Bell投資總監拉斯・穆德(Russ Mould)認為,目前黃金正處於它真正閃耀的時代,打從2018年底金價跌破每盎司1200美元(約新台幣3.95萬元)以來,國際金價就呈現「一路穩定上漲」趨勢,接下來長達7年時間內,各種驅動因素包含三年全球新冠疫情、各國財政赤字增加等不確定因素,促使投資者將目光重新轉向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