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上週,知名美國諷刺新聞網站《The Onion》宣布成功收購充斥陰謀論的《Infowars》,這一舉動引發了廣泛的關注與討論。《Infowars》由右翼主播Alex Jones於二十五年前創立,以報導反政府言論和製造聳動的假新聞聞名。該網站的內容多數誇張且不實,尤其是其針對事件的報導往往充滿爭議,目的是吸引眼球並銷售槍枝配件、營養品等。《Infowars》最具爭議的事件莫過於在2012年Sandy Hook小學槍擊案後,散布虛假謠言,指控該事件是政府所偽造。不僅深深傷害了受害家庭,也引發社會廣泛的憤慨,最終導致Alex Jones在2022年遭法院判決需賠償約1.4億美元。隨後,Alex Jones宣布公司破產,然而Infowars卻依然運作並繼續募款。近期,Jones宣稱此次收購不公平,指控《The Onion》與Sandy Hook家屬聯手串通,導致聯邦法官決定將收購事宜延遲至下個月聽證。
在當今信息爆炸的時代,假訊息已成為現代社會的一大問題。無論是出於商業利益、政治操控還是其他動機,假訊息的傳播都對社會造成了深遠的影響。Alex Jones長期強調言論自由,尤其是他對槍支管制等敏感議題的激烈立場。然而,許多關於Sandy Hook槍擊事件的言論不僅缺乏事實根據,還對受害家庭造成了不可磨滅的傷害。這也引發了對言論自由邊界的反思:在什麼情況下,表達自由的行使會變成對他人傷害的工具?此外,假訊息的動機可能與政治、商業利益密切相關,這一點在Sandy Hook槍擊案的謠言中可見一斑,該事件涉及《美利堅合眾國憲法》第二修正案,關於槍支擁有與管制的爭議也因此而愈發激烈。
作為一個以諷刺為主的媒體平台,《The Onion》與傳統新聞媒體有所不同。其報導經常使用誇張、虛構的故事來諷刺當前的政治人物或社會事件。例如,《The Onion》曾發表過一篇名為《Trump Locks Bathroom Door So Elon Musk Can’t Follow Him In》的報導,這篇文章將前總統川普與企業家馬斯克之間的關係以幽默、誇張的方式呈現,甚至把馬斯克比作川普的寵物。這類誇張的報導雖然不拘一格,但也表現了表達資訊的多樣性。在這樣的背景下,《The Onion》與《Infowars》的結合似乎更具諷刺意味,凸顯了媒體在當代社會中的雙重角色:既是信息的傳遞者,也是社會觀點的塑造者。
這一事件的發展提醒我們媒體識讀的重要性。隨著社交媒體與網路平台的崛起,許多資訊源不再經過傳統的審核過程,這使得受眾在接收信息時更容易受到錯誤訊息的影響。無論是《The Onion》的諷刺報導,還是《Infowars》的陰謀論,這些內容都涉及了如何正確處理與解讀信息的問題。利用假訊息來達到商業或政治目的,無論是為了銷售商品還是煽動社會情緒,都會對公眾造成誤導,甚至激化社會矛盾。在台灣,儘管我們引以為傲的言論自由精神,卻也同樣面對不實內容的困擾,這不僅威脅到公共討論的品質,也可能帶來社會的不穩定。因此,我們必須提升媒體識讀能力,理解信息背後的動機,並在面對任何信息時保持批判性思維。
*作者為清華大學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