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消失的女孩:中國一胎化政策之殤

2024-09-20 12:57

? 人氣

北京街頭宣傳中國獨生子女政策的雕塑,攝於2003年。該政策於2016年結束。(AP)

北京街頭宣傳中國獨生子女政策的雕塑,攝於2003年。該政策於2016年結束。(AP)

1993年,瑞琪・穆德(Ricki Mudd,中文名:吳夢婷)在中國出生,當時正值一胎化政策時代。她對幼年時期的記憶只有零星片段,但別人告訴她,有時候她會被藏在一個袋子裡。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5歲時,她被中國一家孤兒院收養,成為了中國送往海外的逾15萬名兒童之一。這些孩子大多數是女孩。在西方國家,她們代表了一胎化政策最明顯的後果之一,這項政策已於2016年結束。本月,中國政府叫停了涉外收養。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加入VVIP會員請點此訂閱:風傳媒・華爾街日報VVIP,獨享全球最低優惠價,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洞悉國際政經最前沿。

中國正努力應對一場人口危機:出生率不斷下降,且人口迅速高齡化。控制人口的政策已經讓位於旨在鼓勵生育的新政策。但一胎化政策留下了一個後遺症,那就是缺少育齡婦女。

按照當年的政府法規,強制墮胎和絕育時有發生,因此數以百萬計的女孩未能出生,或是被藏匿起來不讓有關部門知道。在此過程中,中國的性別失衡越來越嚴重,聯合國數據顯示,2004年出生的女孩與男孩比例為100比117,而1980年為100比106。

聯合國人口基金(U.N. Population Fund)根據中國2010年人口普查數據進行的一項研究估計,中國「消失的女孩」(即在正常情況下應該出生但實際在人口中缺失的女性)數量為2,400萬。

被送往海外的女孩只是其中很少一部分,她們中很多人的經歷反映出了許多家庭萬般無奈的艱難選擇。

近年來,國際收養數量有所下降,在新冠疫情期間幾乎陷入停滯。美國國務院數據顯示,在此之前的20年裡,美國家庭收養了8萬多名中國兒童。其中超過80%是女孩。

隨著中國女孩融入美國生活,人們的看法是,她們逃離了一個不重視女孩的社會。

穆德說:「我當時確實隱約覺得,在中國,女性被認為是低人一等的。」

在穆德的親生父母找到她養父母的地址,而她也回到中國與生父母見面後,她故事的更多部分才變得清晰起來。

在中國,12歲的穆德得知當年自己的出生讓這個家庭陷入了困境。她母親這邊的家人想留下她,但她奶奶認為她父母應把生育配額留給男孩。這種態度在中國農村尤為普遍,因為在農村,男孩被視為家族血脈的傳承者。

在賓夕法尼亞州米勒斯維爾大學(Millersville University)教授常昌富(Changfu Chang)2014年拍攝的紀錄片《承諾》(Ricki’s Promise)中,穆德描述了她的父母為躲避當局搜查如何把她藏匿起來。他們很少帶她出門,偶爾出門時會把她裝進購物袋裡。穆德3歲時,父母把她送到一個寄養家庭,但被當地官員發現後,她被送進了孤兒院。她的父親曾試圖把她接回來,但沒有成功。兩年後,她和她的養父母一起飛往西雅圖。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