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履中觀點:知美不疑美─合理爭取臺灣利益才是信賴臺灣

2023-06-05 07:00

? 人氣

美國總統拜登。(美聯社)

美國總統拜登。(美聯社)

經過了將近一個月的政治攻防,美國國會正式通過暫時鬆綁債務上限,讓美國再一次避開了倒債的危機。雖然危機暫時落幕,但是美國的國債問題,對於重視臺美關係的臺灣民眾來說,提供了一個跳脫親美和疑美思維的機會。民眾應真正用理性來思考,為何在紛亂的國際變局當中,長期以超強國家角色在各國間斡旋的美國,不僅沒有因此被公認為穩定世界的力量,反而出現越來越多質疑美國影響力的聲音?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根據最新通過的債務上限法案,美國國會同意,在2025年一月之前,解除對美國舉債上限的限制,不過,前提是拜登政府必須要削減政府預算,未來10年,美國政府預計可以減少一點五兆美元的債務。如果只從法案表面來看,美國國會似乎意識到債務壓力,可是在實務層面上,法案規定的預算刪減中並不包括國防預算,也不涉及美國的社會安全支出和醫療福利補助。但上述這些預算卻往往是美國財政支出裡負擔最沉重的部分。因此,雖然債務上限獲得鬆綁,國會也提及了部分樽節開支的條文,但是熟知美國財政的專家學者,對於美國債務的前景並不看好,因為以數據來分析美國目前的花錢速度,在10年之內,美國的國債將會突破50兆美元。部分經濟學者甚至預測,到了2050年,美國光是為了償還債務所負擔的利息支出,就會高達美國年度GDP的一半。

對於臺灣來說,美國所遇到的真實挑戰聽起來好像與我們沒有切身的關係,但是,強調臺美關係友好,甚至是依賴美國的台灣,其實不能不正視這個問題。的確,美國的軍事實力仍然獨步全球,科技發展也確實有過人之處,可是美國的債務負擔越來越沉重,已經直接影響到執政者在對外事務上可運用的資源,當然也就影響了美國政府對外政策的基本態度。

5月27日,美國總統拜登與國共和黨籍聯邦眾議院議長麥卡錫就提高債務上限達成原則性協議。(AP)
5月27日,美國總統拜登與國共和黨籍聯邦眾議院議長麥卡錫就提高債務上限達成原則性協議。(AP)

從拜登總統上任以來,我們看到美國政府強調國際合作,透過日本、韓國、澳洲、菲律賓等亞太盟友,建構印太戰略架構,試圖制約崛起的中國。問題是,每一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利益考量,即使是好朋友,也不可能全然為別人付出。美國知名智庫蘭德公司,近期公布的一份研究報告,報告中清楚的點出在印太區域發生軍事衝突的時候,美國所建構的夥伴關係中,只有日本和澳洲,有可能提供有限度的軍事資源。報告當中更直白的點出,美國仍然應該強化自己的軍事準備,而不應對盟友協同作戰有太高的期待。

事實上,美國的政治人物不是不知道盟友的幫助有限,可是,他們更清楚,美國口袋裡的資源不夠,且這個問題會越來越嚴重,財政壓力顯然限制了美國的對外戰略思維。目前美國採取的方法是鼓勵盟邦強化自身的國防實力,在必要時能夠提供援助,對外的軍事支出和援助計劃,能省一分是一分。看到美國內部遇到的問題,原本依賴,甚至仰望美國的許多國家,自然會想另找靠山,自求多福,而原先就有實力的盟國,也會重新思考和美國合作的時候,應該要如何為自己爭取更多的利益。例如近期韓國跟美國簽署的《華盛頓宣言》,韓國最終雖然沒能讓美國,放開對於核子武器研發的限制,但確實逼著美國,給出核保護傘的承諾。過去對美國幾乎言聽計從的亞洲盟國,現在越來越懂得為自己爭取權益,因為他們知道,美國其實也很需要他們。

回過頭來看看臺灣,現在的美國有沒有需要臺灣的地方?臺灣政壇不斷強調臺美關係友好,可是好像卻不相信臺灣有能力,可以向美國爭取應有的權益。瞭解美國遇到的困境後,點出臺灣在談判桌上,不僅可以要求美國提供軍事援助,更要務實的讓臺灣人民享受到臺美關係友好的經濟利益,這應該才是愛臺灣應該有的表現以臺灣利益優先,即使會讓美國有點不開心,也必須據理力爭,算不算是懷疑美國?對美國的要求全部照單全收,難道才是愛臺灣?如果臺美關係是因為美國開心而變得更好,我們應該想想,臺灣人民有開心嗎?交朋友,互相讓利沒關係,但是自己國家的尊嚴,要自己爭取,在臺灣的利益和美國的利益之間,怎麼做才是真正的信賴臺灣,答案其實很清楚!

*作者為美國德州Sam Houston州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本文原刊《奔騰思潮》,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