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紹煒專欄:今年過苦日子,艱困的經濟與滯脹陰影

2023-04-05 06:20

? 人氣

台灣出口占GDP7成且以科技產品為主,在疫情後需求回歸正常性受影響。圖為「2022年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參展的電腦周邊產品。(資料照片,柯承惠攝)

台灣出口占GDP7成且以科技產品為主,在疫情後需求回歸正常性受影響。圖為「2022年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參展的電腦周邊產品。(資料照片,柯承惠攝)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上周國泰金控公布最新的經濟預測,給出一個目前各智庫預測值中最低的成長率:1.8%,負責人更以「停滯性通膨」形容台灣經濟現況,今年台灣經濟會更辛苦,民眾大概要過一陣子的「苦日子」了。

國泰上周公布的經濟報告,把全年經濟成長率預測值由先前的2.3%,一口氣下調0.5個百分點到1.8%,較數日前更新預測值的元大寶華公布的1.91%還低。國泰台大產學合作計劃協同主持人、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徐之強說,「當前台灣經濟可以停滯通膨四字形容」,因為去年第4季到今年第1季,經濟成長率分別衰退0.4%、1.2%,通膨則平均2.6%,停滯通膨是「符合現況的描述」。

從去年下半年到今年,經濟情勢可說節節下滑,這點從各家智庫給出的經濟預測值可略窺一二。去年12月下旬中研院經研所公布最新的報告,預測2023年台灣經濟成長率為2.41%,當時媒體作出的標題是「各家機構最悲觀」,因為在中研院之前公布的各家預測值,最高的是台經院的2.91%、主計總處的2.75%與中經院的2.72%次之,最低的央行2.53%、台綜院2.51%,好歹都在2.5%之上。

但隨著經濟情勢一路走低,特別是出口連續衰退,單月甚至出現兩位數衰退後,各家機構也持續下修數字,連官方主計總處都把今年成長率預測值下修到2.12%。現在回頭看到中研院去年12月下旬2.41%的數字,反而覺得高得「亮麗」哩。隨著各家新的預測報告陸續公布,這個數字還有可能再下修。如果成長率不到2%,等於今年經濟表現比新冠疫情肆虐時還糟糕。

經濟一路走低,有全球大環境因素,也有台灣個別小環境因素。全球大環境因素當然是世界經濟走低,幾個大型經濟體幾乎同時變差,情況雖然沒有去年國際貨幣基金(IMF)所稱的「至暗時刻」那麼糟糕與恐怖,但今年全球成長率不到3%的預測值,也是疫情年之外少見的低點。

台灣經濟以出口為引擎,而且比重越來越高;過去出口占GDP(國內生產毛額)比重大概在5.5成上下,但疫情之後逐漸拉高到7成左右。換句話說,台灣經濟對出口的依賴增加,碰到全球經濟走低、需求減少,出口當然不會好,去年單月出口已出現兩位數衰退,今年1、2月則衰退近2成,景氣燈號連續4個月亮出代表不景氣的藍燈。如果大環境未能好轉,台灣出口難振衰起蔽,出口不佳則整體經濟表現必然差。

至於台灣本身的因素則有幾個,一個是疫情期間帶來的「非常態需求」逐漸消失、回歸正軌,在過去「非常態」且較高的基期比較下,成長率原本就會顯示較低;甚至在過去一段時間非常態的高需求中,有不少是屬「假性需求」─從消費端到銷售端都怕缺貨而加訂,但最後卻發現庫存爆滿,至今仍在去化庫存,這些產業與業者當然覺得景氣冷到不行,自行車產業應該是庫存情況最嚴重的產業。

喜歡這篇文章嗎?

呂紹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