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年輕人看「疑美論」為何綠營該對馬訪陸感到高興?

2023-04-05 06:00

? 人氣

2023年3月,前總統馬英九訪問中國大陸。(美聯社)

2023年3月,前總統馬英九訪問中國大陸。(美聯社)

台灣身處中美大國夾縫之間,島上政治的風雲詭譎皆牽動到世界局勢,如何在兩強夾擊下博得一絲自主的空間,是台灣在外交上面臨到最大、最難的命題之一,也是自國民政府遷台以來,不斷需要克服的課題。

在馬前總統訪陸、蔡總統訪美這段期間,常聽到「疑美」與「親美」之論爭,背後蘊含的親中反中、獨裁專制與民主自由的意識形態衝突,更是值得討論。不過針對「疑美」是否就與這些負面的符碼劃上等號,筆者在此表示保留。

首先要釐清一個概念,「疑美」的內涵究竟是什麼?只要懷疑美國的意圖或者作為,就是反民主、支持獨裁嗎?很明顯答案是否定的。

在國際政治場域中,兩國間可以合作,但需要認知到國與國間的利益必然不會完全重疊,完全倒向一個國家的後果就是將自己的命運與其高度綁定,無所謂「避險」可言。

例如:在俄羅斯開始對烏克蘭的戰爭後,白俄羅斯由於協助俄羅斯的攻勢,因此也遭到國際社會制裁。因此可以得知,對一個正常的政府、國家來說,對其他國家保持適當的戒心是合理且稱職的表現。

套入台灣的境況,完全親美、相信美國,對國家利益來說自然不會是一件好事,而在新聞人范琪斐與AIT處長孫曉雅的談話中,孫也承認台灣民眾質疑美國的政策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而她的責任就是消弭這些疑慮,讓台灣繼續與美國合作。此番言論更是為「合理的疑美論」背書,不用將「疑美」與「反美」、「反民主」這些負面價值聯繫在一起。

真正對台美關係產生衝突的是所謂「反美」思想,背後有大量非理性的思考脈絡,以至於持此論調者多反對一切美國的對台政策,並將台灣推離西方陣營,使得我國在外交上缺乏轉圜餘地。並且忽略國際大勢,自烏俄開戰後,區域安全組織的重要性提高,例如:北約的重啟等,而台灣作為西太平洋直面中共的第一島鏈,如因社會被反美思想綁架,台灣因而被排除在安全網外,可說對國家安全得不償失。而這也是為甚麼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會提出「親美、友日、和陸」作為國際論述,就是試圖將社會對藍營的「反美印象」給扭轉過來。

正值「雙英出訪」時,綠營多將此操作為藍綠在政策路線的差異,馬英九訪陸是疑美、親獨裁專制,蔡英文訪美則是親美、和民主陣營站在一起,而實則大謬矣。

前後任總統各自發揮影響力,出訪對台灣前途與命運皆具有決定性影響力的中美兩大國,本是台灣在外交上的一大努力嘗試,以圖在兩強權間能保持等距。

雙英出訪對藍營支持者而言,為能保有民國正朔,讓青天白日仍能在國際上飄揚,尋求美國的支持理所應當;就綠營支持者而言,則是擴大台灣的自主權,往正常國家的道路邁進,雖需與中共虛與委蛇,但這為必要之惡。然而台灣社會並無此般共識,而流於疑美、親美的爭論當中,而無思考國家未來前途,實在可惜!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作者為大學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