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囊括離岸風電海事工程7000億大餅 為什麼台灣分不到一杯羮?

2018-08-01 08:00

? 人氣

台灣長期缺乏海事工程經驗和人才,離岸風電7000億元大餅,恐被外商海撈。圖為工作船駛過德國離岸風機風場海域。(資料照,顏麟宇攝)

台灣長期缺乏海事工程經驗和人才,離岸風電7000億元大餅,恐被外商海撈。圖為工作船駛過德國離岸風機風場海域。(資料照,顏麟宇攝)

台灣離岸風電遴選得標廠商預計在2年後陸續並聯發電,為了讓本土廠商能夠在7000億元海事工程分到一杯羹,經濟部長沈榮津上周起密集召集中鋼與台船等國營事業,就相關設備與人力部分進行盤整,然而,由於台灣長期缺乏海事工程經驗,未來不僅離岸風機的工作船(TIV)必須仰賴歐洲團隊,其他像人員運維船(CTV),日前才由台灣港務公司調撥第一艘船,其他我國籍的拖船與駁船,還必須取得國際船級社IACS認證、ISM驗證,就連在海上風場作業的勞工,都必須取得船員證、動態定位系統(DP)訓練、水下銲接等證照,在人船兩缺下,台灣的離岸風電恐遭外商「海撈」。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經濟部為執行總統蔡英文「2025非核家園」的轉型任務,今年透過「先遴選、後競價」方式,由7家業者取得1兆元離岸風場投資的入場券,由於第一階段遴選廠商今年底以前取得籌設許可,可以享受每度電5.84元的躉購費率,和第二階段競價得標費率2.5元,有很大的差距,行政院長賴清德日前以買鞋作比喻,強調係透過「第一雙原價,第二雙半價」,鼓勵國際業者投入。

然而,國際業者來台賺到的,不僅僅是9000億元的躉購電價價差,由於台灣在2025年以前缺乏離岸風機工作船(TIV),未來7000億元的海事工程,恐怕多數也將被外商囊括。

20180731_離岸風機工作船 Pacific Orca(資料照,翻攝Swireblueocean)
台灣在2025年前缺乏離岸風機工作船,許多商機看得到吃不到。(資料照,翻攝Swireblueocean)

「國產化」放寬 因台缺乏海事工程船隊

據了解,經濟部離岸風電第一階段遴選,上緯海能與wpd允能二家業者,因為承諾必須在2020年並聯發電,由於建設期只有短短2年,經濟部特別在「國產化」部分給予放寬,熟知內情人士表示,經濟部在「國產化」方面鬆手,最關鍵的因素是,台灣根本沒有離岸風電需要的海事工程船隊。

前台灣港務公司董事長、新任交通部長吳宏謀,與彰化縣長魏明谷7月27日在台中港共同召開記者會,浩浩蕩蕩地宣布第一艘國產風電運維船(crew transfer vessel,CTV)正式啟用,盼彰化風電港興建落成後,未來20年至30年期間,會創造2萬個就業機會,7千億元商機。知情人士表示,這場記者會其實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意義,目的是為了向歐洲的風電業者宣示,「台灣有決心爭取離岸風電海事工程的商機。」

然而,台灣第一艘CTV啟用的背後,其實正映照出台灣「人船兩缺」的困境。

經濟部官員表示,為了讓國內業者能夠爭取到離岸風電的商機,沈榮津上周密集召集中鋼與台船為首的M Team(離岸風電海事工程聯盟)與W Team國際合作聯盟,針對國內離岸風電需要的人力運維船、拖船、駁船進行盤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上祚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