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信觀點:陳明通咬定余正煌抄襲林智堅的三大疑點

2023-01-16 06:40

? 人氣

1,余生因為論文計畫不理想,所以想要換題目;身為口試委員與國發所所長的陳明通「好心」給他建議,還幫他去徵詢小智讓小智將民調資料給余生用,並建議他換題目寫林智堅。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余生有了這些民調資料,再加上阿通師提供了小智初步寫好了的計畫給余生參考。

以阿通師的說法余生的論文是因為在2015年12月計畫書口試時不順利,可能無法在最後一個學期內寫完,建議他改題目,借重林智堅在2014年當選新竹市長期間所做的民調資料(陳老師自己也用了這些民調資料完成一篇論文),讓余生以林智堅做為論文題目焦點。這個時間是2016年1月時。

至於余生這方面,他的律師表示,余並未看過林智堅的論文,也不知道他寫的內容。(小智的計畫書是在2016年5月通過,余生自然看不到小智完整的論文計畫書)至於阿通師表示拿了小智所寫的計畫書給余生參考,計畫書前幾章,尤其是研究設計來給余生參考。兩對照是有出入的。因為余生在2016/1/28寫好了一份初步的論文計畫書資料,而這份資料沒有引註,(余生保留了註解)給了阿通師。2016/2/1阿通師將一份計畫書傳給小智,還請他「有所發揮」(文中還提起上星期六所傳的資料不需要用;而「上星期六」正是2016/1/28。)阿通師和小智兩人一直堅持2016/2/1這份資料內容,是他們提供給余生的「原創內容」,余生就是依據這份資料而在2016/3/8時寄出他寫好的論文計畫書給阿通師。試問:在論文寫作中過程中,余生僅用短短的一個月多一點時間就完成一篇論文計畫書?還是在2015年12月口試後商得指導教授與口委同意後改題目,在2016/1/28完成初步計畫書修改之後,再傳給口委,然後在2016/3/8完成最後論文計畫書,這樣的過程比較合理呢?

冤案疑點二:至於2016/1/28這份資料的內容,顯然阿通師看過,這裡是否就是通堅師生所堅持的2016/2/1「原創內容」,阿通師應是最清楚的一位(應是阿通師有所修改後給小智)。妙的是日後小智的碩士論文竟然有高達33處是與余生完全相似,連錯字都相同。兩本論文最大的差異就是余生的引註詳細且可以找到出處;小智的論文中相關論述的引註卻是沒有;阿通師的聲明則表示:「在研究設計方面絕大部分皆來自前新竹市長小智當年2/1論文計畫的內容,只是余生增加一點文獻檢討並引註。」請注意:

1,阿通師的聲明一再調整,像2022/7/22已改成了「讓余正煌使用林的資料,以林智堅作為研究對象」,和2022/7/5所言,「把林智堅的民調資料給余正煌用,並建議他換題目寫林智堅,同時把林智堅當時初步寫的東西(前面幾章,尤其是研究設計)給余正煌參考」已有很大出入。
到了2023/1/12的聲明則變為「在研究設計方面絕大部分皆來自前新竹市長小智當年2/1論文計畫的內容,只是余生增加一點文獻檢討並引註。」

喜歡這篇文章嗎?

孔令信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