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當對岸的經濟寒風吹到,台灣傷風感冒難免

2022-09-23 07:20

? 人氣

8月外銷訂單衰退,在中國與全球經濟放緩之際,未來情況亦不樂觀。(資料照片,顏麟宇攝)

8月外銷訂單衰退,在中國與全球經濟放緩之際,未來情況亦不樂觀。(資料照片,顏麟宇攝)

經濟部本周公布8月最新的外銷訂單數字,在7月短暫衰退後,8月意外恢復正成長,不過,這並非代表對出口、整體經濟情勢可以「安了」,事實上,數字背後的含意是;對岸的經濟寒風正吹到台灣來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2020年開始新冠疫情帶來的全球經濟衝擊中,台灣經濟一直表現不錯,2020年各國幾乎衰退時,能維持正成長,去年各國經濟反彈復甦時,台灣也出現超過6%的成長率,是近12年的高點,而支撐經濟的主力就是出口。不過,這股支撐經濟的出口引擎已轉弱,今年4月外銷訂單出現5.5%的衰退,終結了連續25個月的正成長;之後一度轉正、7月再現衰退,8月原來也預估是衰退,但最後是意料之外的轉為2%成長。

能意外轉正,官方解讀是「電子新品上市」等因素帶動,白話文講應該就是「蘋果新機上市」的因素,不過,從蘋果新機上市後的預購與銷售情況看,4款新機的銷售好壞各半,因此後續拉貨力道預料會減弱,不可能寄望如當年iPhone 6時代,靠「一顆蘋果救台灣」。

而從8月訂單數字地區別來看,五大地區中的中國(及香港)已連續5個月衰退,訂單111.2億美元,年減25.5%,是2009年以來最大減幅。中國占台灣出口的4成以上,對中出口衰退的影響也最大。衰退的主要原因,是中國經濟成長放緩導致,4月先是上海封城、重創全國經濟,讓第2季成長率掉到近零成長;接著第3季又是成都的限電、疫情等因素影響經濟。

中國官方原先把今年的成長目標訂為5.5%,但經過疫情的折騰後,5.5%已無達成可能,大部份預測機構都下修到5%以下,最新發佈的亞洲開發銀行的預測值,甚至調降到只有3.3%。依照過去的模型估計,中國經濟成長率每增減1個百分點,台灣經濟成長率會跟著增減0.29個百分點。既然中國今年成長率持續下修,台灣必然受衝擊,今年以來國內智庫都已下修全年成長率到3%出頭。

雖然訂單來源地區中,只有中國衰退,其餘歐、美、日、東南亞等都正成長,不過,在全球經濟反轉變化之際,是否能繼續維持正成長,會是一個大大的問號。

以歐洲而言,因俄烏戰爭、制裁俄國導致的能源危機,已經讓歐洲陷入一場危機中;各國通膨固然是上揚紛創數十年來高點,民眾能源支出增加數倍之多,經濟增長不斷下修,整體需求會下滑。美國則為抗通膨快速升息、緊縮經濟,也可能在明年跌入衰退。歐美都是我國重要出口地區,經濟下滑後總體需求降低,最後勢必導致我國對其出口的降低。

在全球3大經濟板塊─歐洲、美國、中國,經濟都陷通膨或成長困境時,反而是東南亞等國家仍能維持相當程度的穩定;25年這些國家倒在亞洲金融風暴中,但在這波全球經濟震盪中,表現穩健,例如印尼的表現就相當顯眼,被外媒英國《金融時報》評為「出人意料的成功故事」─既維持較低的通膨、又創造優於預期的成長率(超過5%),同時股匯市都穩健上揚。亞開行預估亞洲發展中國家今年與明年都可望有5.3%的成長率,同時特別強調:「這將是30多年來亞洲其他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速首次超過中國。」

只是對台灣而言,東南亞市場占出口比重在15%左右,與中國的4成比重差距大,因中國經濟放緩減少的出口,不容易從東南亞市場全部補回;兩岸經濟產業間的分工、互補、及競爭中有一大塊是電子產業,如果中國主要的科技產品(智慧手機、電腦等)都出現衰退,對台灣相關零組件的需求必然減少。

中國經濟寒風終究會讓台灣出口感冒、傷風一陣子,事實上,不久前仍火熱無比、徵才時號稱「只要人都要」的半導體,也開始悄然的放緩招聘。台灣該研究、想清楚的是:中國這波放緩是因疫情帶來的短暫現象,還是全球經濟板塊與供應鏈位移的長期變化,搞清楚後才能再作因應。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