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棕櫚葉上的一部詩集:《南方浪潮》摘選(1)

2022-07-29 05:10

? 人氣

印、太海洋民族對抗帝國暴力(示意圖,取自維基百科)

印、太海洋民族對抗帝國暴力(示意圖,取自維基百科)

《英國戰役》(Ingrisi Hatana)是寫在棕櫚葉上的一部詩集,為紀念一八〇三年康提國王戰勝英國,可能從大概一八〇五年起,花了一段時間分段寫成的。根據推測,它是從表演給國王看的歌謠再做改編。它宛如一份血腥的勝利慶賀文,內容充斥殺戮英國人的細節,不過這種暴力和英國在當時對殖民地反對者發動的「總體戰」中,上演的暴力行徑並沒有什麼不同。暴力自始至終都和維護國王的優越性,以及王國的族裔認同有關。誠如緬甸,斯里蘭卡也主張佛教王國「三僧伽」(Tri Sinhala) 的統一,三個公國團結在一個王國之下,因此,在整個孟加拉灣,和英國人的戰爭都是政治、精神和族裔團結的一個藉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英國戰役》記載了有關英軍推進的精采畫面。以下提到的一切都隨著英國人一起移動:「大炮、手槍、槍炮⋯⋯強韌鋒利的長矛、斧頭、圓盤、劍、弓箭、標槍」,「強壯的馬匹和無數公牛拉的車」、「露營帳篷、床和椅子、銅器、紙、書、大鍋醋、子彈、彈藥、鼓、果醬⋯⋯」,「雞、羊、鷸、鴨、牛、山羊」,「米、椰子、鹽」,「支付薪餉所需的大量盧比和金幣」,當然還有「由兇猛的大象、馬匹和步兵組成的龐大軍隊」。

描述英軍從海岸上的英屬可倫坡離開時,詩人指出:

伴隨著轟隆隆的槍聲和樂器聲,英國士兵帶著陽傘、旗幟等東西,騎乘轎子和馬匹從可倫坡出發。

談論英國人占領棄城的評論如下:

愚蠢的英國人看到(僧伽羅軍隊)撤退,便一股腦地進城,像一群衝進荒廢田地的牛,殊不知農民已將所有糧食都帶走了。他們渡河後住進城裡,說明他們註定要成為烏鴉、狗和狐狸的食物。

將英國的戰爭技巧描繪成欠缺智慧,然後把英國人的行為描繪成貪婪和掠奪,和國王及其軍隊高雅的隊伍形成鮮明對比:

許多頭大象在戰場上如雷鳴般狂吼,牠們看起來像在地上移動的雲,身體有七個部位和地面接觸。

道路兩旁一排排的馬匹,就像乳白色海洋的一道道波浪。看!牠們奔跑時揚起的塵土,使陽光照射不到地表。

於是,馬車車輪發出的聲音飄蕩在空氣中,一些士兵帶著盾與劍、弓與箭,身穿閃閃發光的盔甲,四方部隊整裝就緒如斯。

詩集盛讚國王審慎挑選他的士兵,他「由九重寶石製成」的飾品和上等華服,以及他對音樂和女舞者伴奏的挑選。難怪國王會宣布:「讓這樣的敵人來吧!越多越好!我將擊敗他們,舉起勝利的權杖,揚名天下。不用擔心。」然而,就像緬甸的情況一樣,這不是東方獨裁者無知的王者聲明,這點很重要,因為把末代國王呈現得像殖民類型中的暴君角色,對於把英國擴張辯解成通往自由的渠道至關重要。事實是,康提王國的勝利,說明英國人在製圖、軍事和技術方面,都缺乏高人一等的卓越知識。同樣顯而易見的是,康提人有能力把資訊掌握落差化為他們的優勢。他們在游擊戰中利用叢林和丘陵,對抗一支偏好組成不適用於康提地形的戰鬥陣型的軍隊。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