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伯泉觀點:台灣華語產業的反向乖離與華語中心查核的合理性

2022-07-05 06:30

? 人氣

台灣華語留學產業的改革方向

近在眼前的第1市場,台灣華語留學產業的改革方向是什麼?筆者研究發現,日本招收留學生的制度與台灣剛好相反,而且日本招收外籍學位生的比例或效率是台灣的兩倍。日本採取的是「理性產業模式」,政府創造穩定的日本語留學產業市場(約通過N2日語檢定才得以進入大學,N2約等於華測4級以上),然後誰來經營這個日語留學產業呢?日本限制資源使用效率較弱的國公立大學經營日語產業,國立大學的目標是拿諾貝爾獎。日語留學產業係由約400間「日本語學校」與「私立大學」投資經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台灣採取的是「非理性模式」,首先政府未創造國內穩定的華語教學市場,未比照日本至少通過華測4級才可進入大學就讀,例如國際產學專班直通車。政府將資源集中在所謂同是公家單位的「國立大學華語中心」,僅6所國立大學華語中心就約佔全國華語生統計的50%,台灣與日本的數據呈現強烈對比。

其次,「日語生的經營效率也是高於華語生」,其原因固然複雜,但道理其實清楚,「日本語學校」與「私立大學日語別科」是比較單純的理性經營組織。台灣則集中在「大學華語中心」,而「大學華語中心」寄身於「複雜的大學政治環境」中,公公婆婆很多,不是理性經營組織。「大學華語中心主任」不是穩定的理性經營者,隨著大學內部的政治鬥爭,隨時因政治因素而更替,而非根據理性績效。

兩個關鍵

因此,第一市場台灣華語留學產業的改革方向是從「非理性模式」,走向「準理性模式」或「半理性自主模式」,有兩個關鍵。大學華語中心係非營利大學法人組織,若採純營利模式往往失去道德例如台灣有些民間華語單位,淘空台灣投奔中國,正體中文也可不要,這樣適合參與涉及中國孔子學院的國家戰略華語產業嗎?

其次,大學華語中心若採純營利模式例如有些大學推廣組織,則又與補習班有何不同呢?「大學附設華語中心」從「非理性」改革走向「準理性或半理性自主單位」的第一關鍵,根據筆者的研究發現,首要條件是大學華語中心「必須為學校一級單位,必要時為獨立自主單位,除非是成立華語中心的前5年。」不可以是二級非自主單位,不論是推廣處的二級單位、國際處的二級單位、學院的二級單位、語言中心的二級單位,如果不是自主單位,失敗機率都很高,難以成為真正支援「華語教育2025」國家戰略的堅實基礎。試思任務單純的「師資培育中心」,教育部都規定必須是大學的一級單位,類似華語中心這種與國際戰略產業有關,運作複雜的單位,更應規定必須是校內一級單位。教育部的用語一直是「大學附設華語中心」,「附設」係指「附設一個獨立營運單位」,降低受到大學內部政治鬥爭與繁瑣行政的拖累,因此不是國際處這種行政型一級單位。「大學附設華語中心」是獨立一級營運單位,國際處是一級行政型單位,兩者雙軌互補。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