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伯泉觀點:台灣華語產業的反向乖離與華語中心查核的合理性

2022-07-05 06:30

? 人氣

近在眼前的第1市場大學華語中心,要成為支援「華語教育2025」的堅實基礎,還有第二關鍵。亦即政府要創造穩定的國內華語教學市場,讓大量的華語老師有專任的就業機會,才能集結優質且有組織能力的華語老師,有計畫的出國支援「華語教育2025」的國家戰略任務,而非目前的臨時招募。華語老師戰略任務階段結束回台,也可繼續有專任工作,而非失業。教育部政務官的使命是要確保第1市場有大量的專任華語老師就業機會,專任包括一般專任與國外常見的部份工時人員專任。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中美貿易大戰連動政治經濟結構改變,台商大舉回台設廠,台積電日月光等半導體擴廠,在少子化老年化海嘯的人口結構下,台灣的勞動結構已經不是缺工而是「嚴重缺工」的結構,因此2022年國安會與國發會督促教育部、僑委會大量倍增招收外國生來台成為台灣未來的中階技術幹部。外國生來台第一件事就是學華語,大台中華語聯盟早就建議政府「先修華語,再讀學位,本是正常留學的正軌」。在當前的結構下,政府創造穩定的國內華語教學市場已經可做到,政務官要進一步確認的是第一市場是否有大量的專任華語老師就業機會,大學附設華語中心是否可準理性或半理性的自主營運,以堅實支援「華語教育2025」。上述兩個關鍵無法確認,「華語教育2025」好不熱鬧終究是比較黏著的浮沙建塔而已。

近在眼前的第1市場就是台灣華語留學產業市場。這個市場有很多問題可從多角度探究,筆者在「高等教育十字路」的願景(風傳媒2017.11.16)、「國發會宜推動友善的留學環境:康寧斯里蘭卡案的思考」(風傳媒2018.11.19)及「華語留學產業與教育法規的修訂發展」(風傳媒2020.10.1)分別討論。鑑於教育部2022年6月22日發文給大學附設華語中心,規劃自今年起查核華語中心的營運,7月29日前要繳交近5年的營運報告書,內容包括教育部「111年華語文教育機構境外招生資格審查指標」之5面向20項指標,40頁報告書,外加至少13個附件,每個附件往往需要10頁,因此預估最少是100頁以上的繁文縟節疊床架屋,到底怎麼回事?華語中心查核的必要性與合理性為何?

美國與台灣共同大力推廣「台式華語教學」。( 取自Learn Mandarin in Taiwan YouTube)
美國與台灣共同大力推廣「台式華語教學」。( 取自Learn Mandarin in Taiwan YouTube)

必要性

就必要性而言,查核對象是具境外招生資格之華語中心。而教育部從2020年3月起,禁止華語中心境外招生兩年,2022年2月甫剛恢復,到底要查核什麼?其次,禁止境外招生,華語中心營運陷困境,很多華語老師失業,疫情期這兩年政府對很多產業都進行大量多次的紓困補助,但沒聽說教育部對華語中心進行紓困補助,以降低華語老師的失業數。僅有一個什麼數位華語計畫,大家以為是紓困補助,都去申請,結果幾乎全部摃龜,通過比例很低,通過也僅是為教育部打工很苛刻,不是補助。換言之,過去兩年教育部對華語中心無情是鋼鐵事實,疫情期無補助,平常期其實也無固定補助。通常是有補助才有查核,沒補助沒查核。現在是沒補助,到底要查核什麼而且是繁文縟節?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