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伯泉觀點:台灣華語產業的反向乖離與華語中心查核的合理性

2022-07-05 06:30

? 人氣

臺美12校聯合簽署優華語計畫校對校備忘錄。(教育部官網)

臺美12校聯合簽署優華語計畫校對校備忘錄。(教育部官網)

英語是全球第1大語言產業,澳洲排除留學障礙後,英語留學產業是紐澳第2大或第3大外匯經濟來源。華語是全球第2大語言,只有台灣與中國以華語為主,中國專制,台灣民主,因此華語產業是台灣獨特專屬產業,幾乎無其他民主國家可與台灣競爭,是有護城河的教育觀光戰略產業。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第一期與第二期國家華語方案

2004年筆者協助準漢辦組織教育部對外華語小組創立,並推出「國家對外華語文教學第一期行動方案(2005-2008)」大約30幾個計畫。間隔4年,教育部推出第二期國家華語規劃「邁向華語文教育產業輸出大國八年計畫(2013-2020)」,當時筆者發現其潛藏邏輯是:台灣市場太小,華語老師無出路,海外市場很大,沒辦法再管正體中文的存活了,趕快到海外,先搶市場再說吧!」因此筆者2014年提出一個Three domain model提醒華語八年計畫可能走偏了?筆者質疑:若賺得全世界,卻失去台灣正體中文,有意義嗎?失根的蘭花可能綻放美麗的花朵,行銷全世界嗎?

當時筆者發展「買一送一,學正體字,送簡化字」的正簡並列教材模組,經總統府核准,協助建立僑委會教材的標準基模,以翻轉正體中文的海外劣勢。Three domain model這個政策產業理論提醒:「近在眼前」台灣就有一個非常大的華語留學市場,但台灣自己把市場做小了。其次,「近在天邊」台灣就有一個海外華校市場。最後,「遠在天邊」較難掌握的是主流學校市場。這個理論的公式是「1+2=3」,亦即近在眼前的第1個華語留學市場最重要先鞏固,其次穩固第2個華校市場,然後穩紮穩打進攻第3個主流市場,才能發揮長期穩固綜效,而非「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很可惜,第二期國家華語八年計畫,一般的觀點正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

台灣華語產業的反向乖離

中美貿易大戰連動政治經濟結構改變,2020年起台灣華語產業出現一個反向乖離現象,一方面華語產業拉高到國安會整合教育部、僑委會及外交部,「華語教育2025」輸出好不熱鬧,一方面高教工會苦勞網等揭發華語老師失業與勞權好不悲慘。好不熱鬧與好不悲慘,很諷刺的反向乖離。從Three domain model可預測這種乖離,因為忽略近在眼前的第1市場,華語八年計畫是浮沙建塔無疾而終,「華語教育2025」是比較黏著的浮沙建塔?舉個簡單例子幫助理解,一位大學時辦理英語國際社團的企管系優秀帥哥,覺得華語教學正是他的理想,於是去讀華語教學碩士,也到國外大學擔任兩年的華語講師,發表2篇教學論文,風風光光。兩年後回到台灣失業,發現沒有華語教學工作,頂多是有一餐沒一餐的兼任鐘點教學,悽悽慘慘,一年後準備離開華語教學領域,隨便找個專任工作都比華語老師強。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