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伯泉觀點:台灣華語產業的反向乖離與華語中心查核的合理性

2022-07-05 06:30

? 人氣

華語教學系所或華語教學能力認證

進一步分析,「華語文相關系所或華語教學能力認證」這個審查指標合理嗎?到底什麼是「相關」?再舉個簡單例子幫助理解。某華語系主任曾跟筆者說過一句話,他說K大應華系領先A大應華系。理由是K大應華系是外國生專班,學生畢業時有3個以上的工作在等,A大應華系學生畢業後就有就業壓力問題。B大華語系畢業後,在國內華語教學領域專任的比例不高。台灣華語產業第1市場要發展,首要工作是華語教學專業人才要有就業機會,因此教師資格應該明訂為「華語教學系所」,而非「相關系所」。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其次,非華語系所者若要進入華語教學領域,要去考這個華語認證,這樣才合理。筆者是教育部這個華語教學認證考試的創考規劃委員,當時的需求很清楚,為了幫助社會各界出國時,若擔任華語教學工作,國家可以提供一個華語教學能力認證,幫助在海外就業。若華語系所學生來考這個考試,因為已經有華語學分,可以減免大部分的考科,只要考一項,就可獲得認證。簡言之,「華語文相關系所或華語教學能力認證」這個審查指標,應該修訂為「華語教學系所或華語教學能力認證」,刪除模糊不清的「相關」二字才屬合理,才有助於國家華語戰略產業的發展。

文字差以毫釐,但失之千里

華語中心營運查核的正當性與必要性低,教育部「查核品質低」,是否就代表這項品質查核完全無意義,其實不盡然。如果教師資格審查指標能夠從「華語文相關系所或華語教學能力認證」修訂為「華語教學系所或華語教學能力認證」。如果組織定位審查指標可從「心須為學校一級或二級單位」修訂為「必須為學校一級單位,必要時為獨立自主單位,除非是成立華語中心的前5年。」

上述兩項的文字差以毫釐,但失之千里。台灣華語產業最重要的第1市場,在過去兩年,好不熱鬧與好不悲慘,很諷刺的反向乖離。這項乖離在2022年有絕佳的反轉機會結構,但能夠反轉嗎?

2020年高教工會苦勞網等揭發華語老師失業與勞權好不悲慘,很多華語老師站出來,教育部華語預算被凍結。教育部2022年2月25日發出「預算解凍報告書」,說明如何解決華語老師的就業與勞權。華語老師可親自去看這個「解凍書」。為什麼華語老師的勞權長期存在嚴重問題,主因是掌握華語發展大權的教育部過去之政策作為,未解決這個問題。而教育部的請求解凍書,主要是敘述教育部過去之政策作為。

從形式邏輯而言,這是套套邏輯,也就是「文不對題」。從實質而言,這份解凍書報告幾乎不了解華語老師的勞權問題。因此教育部這份「解凍書」,正好是華語老師勞權狀況嚴重的明顯證據。筆者看到台灣華語產業第1市場的悽悽慘慘,深感無奈。2014年預測華語八年計畫是浮沙建塔竟然成真,2021年預測「華語教育2025」是比較黏著的浮沙建塔,希望不要成真。現在是教育部謙虛地靜下來想一想緩一緩,如何「改善與提昇查核品質」的時刻,而非強硬推動「繁文縟節品質查核」的時刻。

*作者現職朝陽科技大學華語中心主任。2004-2006國家對外華語文教學政策委員會委員兼首任執行秘書。2002-2007行政院研考會營造英語生活環境委員會委員。曾專任於中央研究院民族所、世新大學社會心理系、長庚大學醫管系、中國科技大學企管系、開南大學應華系。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