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李秉穎談談說說,證明防疫超級無能

2022-06-03 06:00

? 人氣

中央流行指揮中心專家李秉穎的「三不能預期」,正是民眾憤怒的原因。(取自CNEWS匯流新聞網 Youtube)

中央流行指揮中心專家李秉穎的「三不能預期」,正是民眾憤怒的原因。(取自CNEWS匯流新聞網 Youtube)

身為快篩陽的「人體病毒汙染物」,一者關心居隔7日後,快篩若仍陽性(即便淡淡的第二條線),應該怎麼辦?其二,染疫患者的同事與職場,若要強迫7+7之後快篩,如此適法性為何?7+7的防疫政策,真能保證染疫者能夠在14日後測不到任何病毒?況且,染疫患者又將如何證明自己沒有傳染力?陳大部長與指揮中心,能不能回答這樣迫切又實際的問題?

柯市長居隔後7天就回去市府上班,但是他搭公車接受記者採訪時,時而咳嗽,症狀仍在,如果他鼻孔挖得深又久,是否依舊快篩陽?指揮中心自從快篩陽實施以來,不曾思考利用現有居家照護人數,進行居隔7日後的陽性研究或抽樣調查。怎不問問7日後的染疫者,採檢方法是否標準且嚴謹?是否依舊快篩陽?病毒不會自動消滅,依靠自體免疫與疫苗接種,面對Omicron到底有多少效果?在欠缺實證結果與調查數據時,陳大部長與專家學者,憑啥保證居隔7天甚至7+7之後就沒有任何傳染力?萬一染疫者的職場不安心,難道要每天快篩,特別歧視對待曾經染疫者?還有那位尚未有染疫經驗而主張「超級免疫」的大研究員何美鄉,自然感染與疫苗接種,若有超級免疫,何必居隔7天,怎有今日快篩陰、明日快篩陽甚至早上快篩陰、晚上快篩陽的現象?

指揮中心沒有從人性思考7+7的防疫政策效果將會如何。其一,職場同事對待染疫者會是如何態度?除非大多數同事都染疫,否則異樣眼光免不了,更令人困擾者,必須自證乾淨的一條線重新回來,否則染疫者不放心,同事也不安心。其二,標配式給藥並非給予抗病毒藥物,指揮中心考慮抗病毒藥物的交互作用,殊難謂為錯誤,但以染疫者觀點來看,要如何消滅病毒?多喝開水、多休息,真能殺死病毒?其三,高齡長者要避免確診後轉中重症,關鍵在於避免病毒影響或觸發慢性病所引起的其他急性病變,要在確診前就能發現病毒入侵長者身體,快篩就是最好的預警機制。完整接種(含第三劑)只是減緩中重症發生機率,不能保證絕對不發生中重症,在病毒誘發體內病變之前,對於長者甚至長照機構,指揮中心有沒有更好更快的應對預警機制?對於70歲以上長者,能否每月普發10劑快篩(每週快篩兩次),交由家人協助篩檢?

真要與病毒共存,沒有全方位準備與規劃政策實施,只會讓醫病雙輸,社會大眾更加人心不安!我真的不知道甘草止咳水與退燒藥,要如何殺死Omicron?在標配給藥與特別給藥之差別判定,是否有給醫師更精準的客觀依據?還是檢疫門診,純粹只是要確定已經染疫而已?把感冒等同染疫,或把染疫當成感冒醫治,這樣的病理判斷與診治,實在無法接受!更甚者,若把Omicon當成流感,誰會居隔流感病患啊?

李秉穎接受周大蔻姊訪問,直指三個預期不到的事,他的不能預期,正好說明防疫政策超級無能與令人憤怒!第一是疫情高原期似乎持續滿久,其次是兒童腦炎發生率相對外國比較多,第三為前五天死亡率比其他國家多。

第一個不能預期,是錯估台灣人的生活習性與人性,之前自主防疫、降低群聚的集體社會現象,李秉穎怎能忘記?單日破萬染疫,新北人與台北人怎能不緊張?現在台中、高雄也有單日破萬人染疫,民眾趨吉避凶,非常自然。

第二,未滿12歲兒童之前沒有疫苗接種,指揮中心自然能夠合理判斷家人傳染兒童或兒童從老師或同學染疫的風險,這樣的風險從未在疫苗接種之前實施任何防疫政策應變,頂多就是停課而已。嬰幼兒沒有疫苗接種,照顧成本更高,況且嬰幼兒防疫力非常不完整,很難想像指揮中心為何先前都不重視這一族群的防疫政策,先前忽視,現在浮現後果,李秉穎何須意外?

第三,長者死亡率較高,一與接種疫苗有關,二與長期照顧成本沉重,家人負擔壓力極大且有限,疫情若開始惡化,他們肯定是犧牲者。嗣後指揮中心對於長照機構有一連串應變政策,應可緩解這部分死亡發生率,但是對於長者防疫而言,疫苗、快篩、藥物的三合一機制,還是欠缺明顯指引與應變政策。

基於無症狀染疫者占比極高,至少在99%以上,只要沒有快篩,就沒有確診!害怕快篩者有之,主觀確信自己沒有染疫者也有,主動且規律快篩後無陽性反應的自主防疫者也有,但整體而言,最後那群人,基於人性原則,肯定占比最少。為了鼓勵民眾自主防疫與關心健康,蔡總統難道不認為快篩價格更應該親民與大眾化?做不到一劑20、30元,誰有本錢經常快篩保護自己與照顧家人?把快篩當成過去的口罩來類比,這樣才能真正做到與病毒共存。否則邊境解除管制後,再沒多久,社區又會有新的變異株橫行肆虐,到那時候,我們經得起新疫情的突襲與打擊嗎?面對病毒共存,民眾不改變對待染疫者的態度與認知,做不到與染疫者共存,誰敢與病毒共存?未來居隔趨於放鬆,才是真正與病毒共存。

沒有人力的病床也能計算於空床內,這猶如故障槍枝還拿出來裝檢,實在荒謬異常!醫護人力短缺,指揮中心投機取巧,護病比拉高,一個護理師要照顧的病人增加了,難怪有人力的病床也變多了。沒有方法的應變,只是捉襟見肘,落後的防疫指揮,亂上添亂,說好聽是滾動式調整,講白了,是無能應對變化,只能且戰且走。

現在不做,未來後悔!過去陰(因),不等於未來陰(因)。蔡總統與陳大部長,不要讓疫情把人民GG了!最後沒感染者,難道只剩下正副總統與陳大部長?如此「病態」防疫,真是怪哉!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作者為自由作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青弘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