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對當代藝術策展人而言,NFT 和 JPEG 差別在哪?怎麼看待元宇宙和 Web3 的持續發展?

2022-06-02 18:41

? 人氣

Cattleya #228,Artist: Ben Snell ; Cattleya #237,Artist: Ben Snell(圖/Art Blocks)

Cattleya #228,Artist: Ben Snell ; Cattleya #237,Artist: Ben Snell(圖/Art Blocks)

近兩年,NFT 的爆發襲捲藝術界,掀起數位藝術創作與收藏的風潮,藝術展覽也打破傳統實體展的姿態,融入最新科技與線上元素,呈現多元的會展樣貌。今年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Taipei Dangdai Art & Ideas,簡稱台北當代)重磅回歸,與國際知名 NFT 策展平台 Feral File、Art Blocks、Outland,以及新興的台灣本土平台「SOYL所有」合作,首次規劃全新的 NFT 展區「藝動區塊」(Launch Stage),展出創新的數位藝術作品、發行限量版次的NFT。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台北當代聯合總監 Robin Peckham(岳鴻飛)觀察到,有七成的台灣藏家對數位作品與 NFT 感興趣,對當代藝術也有極高的求知熱誠。作為獨立策展人,Robin 在大中華地區擁有 15 年的豐富經驗,含括策展人、作家、編輯和機構領導者的專業。他策畫過多個國際知名展覽,擔任過「HUGO BOSS 亞洲新銳藝術家大獎」評審員,曾登上藝術雜誌《Apollo Magazine》的「思想家」(Thinkers)名單。

Robin Peckham 岳鴻飛(左),圖/台北當代提供;Christopher Adams (右),圖/擷取自Christopher Adams 網站
Robin Peckham 岳鴻飛(左),圖/台北當代提供;Christopher Adams (右),圖/擷取自 Christopher Adams 網站

此次協助打造「藝動區塊」的藝術家及電腦程式設計師 Chistopher Adams 在這次策展中則觀察道每個平台特色不同,但都擁有值得讚賞的技術及社群。Chistopher 擅長網絡、區塊鏈方面的視覺與概念藝術創作,他的作品曾在奧地利電子藝術中心(Ars Electronica)、德國柏林跨媒體藝術節(transmediale)、荷蘭新媒體藝術節(Impakt)等等著名數位藝術盛會展出,也在台灣辦過數場展覽。

1% STYLE 採訪了台北當代聯合總監 Robin Peckham 以及藝術家 Chistopher Adams,我們提了 6 個問題,請兩位分享本次與台北當代策展的經驗、NFT 對當代藝術帶來的衝擊與改變,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

Q1 請分享一下這次台北當代與四個 NFT 平台的合作經驗,以及策畫「藝動區塊」展區的理念。

Robin:

能聽到這些人的聲音是很棒的學習經歷——這些平台的創始人和關鍵人物實際上是從頭開始建立起 NFT 市場的人,他們都是接觸新媒體和當代藝術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的傑出人才,所以看到他們在這些平台上取得成功是一個美好的時刻。

而我的首要任務是找到專注於藝術的 NFT 平台。對於台北當代,我們認為這些 NFT 平台就像畫廊,他們與藝術家合作,策劃展覽,並為他們的信仰而奮鬥。無論他們透過什麼方式銷售,這些平台都展示了當今最好的數位藝術。

喜歡這篇文章嗎?

江庭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