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台積電不如買合庫金,台灣金融股真這麼好?他提醒:小心停滯性通膨的殺傷力

2022-06-01 07:50

? 人氣

金融股大熱,但未來景氣對金融股真的只有正面影響嗎?(來源.Dreamstime)

金融股大熱,但未來景氣對金融股真的只有正面影響嗎?(來源.Dreamstime)

編按:四月初,作者眼見市場買進金融股呼聲高漲,特別撰文分析金融股的機會與挑戰。在大盤陷入修正之際,風傳媒特別分享本文,給有意存股金融族群的讀者參考。

近期由於受整體大環境影響(戰爭、通膨…),股市基本上是漲少跌多,但由於過去幾年股市已經吸引了太多人投入其中,資金總要找出口,於是台灣不少「專家」開始吹捧金融股可望成為未來的大贏家,結果台灣的銀行股還真的漲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還有些專業一點的「專家」說,斯斯有二種,金融股也有二種,以壽險為主的或是以手續費為主的金控,以及比較傳統型、賺存放款利差的,前者如國泰金、富邦金,而後者多是傳統型官股,如合庫金、彰銀這類的。升息會讓投資收益下降,特別是壽險有很大的債券部位,所以不見得有利,但傳統型賺利差的是肯定獲利,於是不意外的,就出現了有「大溼」告訴大家:「此時投資台積電不如投資合庫金。」

於此同時,還有一批人質疑了:為什麼這段時間台灣的金融股都在漲,可是美國的金融股都在跌呢? 到底差別在哪?(延伸閱讀:「要就買指數ETF,不要說你在存金融股!」股癌提醒散戶:任何金融資產都有風險)

美國金融股都在跌,為何台灣金融股在漲?

先講美國的銀行好了。

和台灣的銀行一樣,一家大型的美國銀行主要收入分別來自:

一,存放款利差 (包括企業和個人)。

二,手續費收入(資產管理、信用卡…)

三,投資收入 (股票和債券)。

四,投資及購併顧問(投資銀行)。

過去幾年由於利率很低,基本上大型美國銀行都把重心放到手續費和投資收入當中。但即便是過去利率很高的年代,因為美國很大,房價也高,美國的銀行業沒有能力像台灣的銀行一樣,承作房貸後,就讓屋主慢慢還20年至30年;因此美國一般銀行承作房貸後,會逐步把手上的房貸再「賣」給房利美(Fannie Mae,聯邦國民抵押貸款協會)、房地美(Freddie Mac,聯邦住房抵押貸款公司)等特許機構,或是包裝成證券化固定收益再賣掉。所以這種升息讓現有房貸收入增加,當然美國的銀行業還是會多少受惠,但比率不會像台灣銀行業這種做了房貸,就一直掛在自家銀行帳上的來得大。

順便一提,我之前提到我把錢放進Floating Rate的基金中,這種基金就是專門投資這種銀行賣出來的貸款(Loan),這類貸款一般都是以Libor(編按:倫敦銀行同業拆放利率)加上固定加碼幅度計算,例如3個月Libor再加2.5%。過去幾年,Libor利率幾乎是零,所以這些基金績效也很差,我看好,接下來這種基金可望翻身。順便再提,這也是我喜歡美股遠遠大於台股的原因,只要你能想到的投資策略,在美國資本市場幾乎都有對應商品,而且一般人就可以買賣。反觀台灣,你認為利率會大幅上升,除了買金融股,我也不知道還能做什麼?(延伸閱讀:你不知道的存股真相:最近5年,金融股只有6隻績效超越0050!你還要傻傻存嗎?)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