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中國,小柴靜,大政府

2015-03-03 07:54

? 人氣

風雲突變。兩天前,柴靜這位前中國中央電視台著名主持人還是個把中國上下攪得人聲鼎沸的重量級新聞人物,從周日(1日)晚上起,此前為該紀錄片保駕護航的黨媒們態度集體360度急轉,有關方面還要求各級媒體集體噤聲。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從衝上雲霄,到走下神壇,總共就兩天時間。

直至周日下午為止,柴靜還屬於社會正能量人物明星代表,受到由中共黨媒至各方媒體的一致誇耀及讚賞。甚至一度成為中國以個體行為涉入公共事務的成功案例代表。

此前她一度政治上安全,起碼至周日(3月1日)止,仍然受到中國高層領導的首肯。理由有三:

1,沒有記者證的記者,在中國幾乎不可能被受訪。不過柴靜做到了,她幾乎採訪到了所有她想接觸到的受訪人,官員們還出現在鏡頭中。

2,中國新任環保部部長陳吉寧周日(3月1日)表示,他認真地看了柴靜的紀錄片,並已經給她發短信感謝她喚起了公眾對環境問題的重視。不是環保部長本性謙虛,就是獲得了上層的綠燈信號。

3,人民網是首發支持媒體之一,新華網也態度積極。有黨媒保架護航,輿論及政治安全,起不了大風浪。受其影響,其他媒體自由度及尖銳度有限,主體都是讚嘆之聲。與其相比,社交媒體上的負面及反對聲音式微。

霧霾問題困擾中國大城市數年,有網友質問:「我們有像今天這樣嚴肅認真的重視過霧霾嗎?從來沒有。」
霧霾問題困擾中國大城市數年,有網友質問:「我們有像今天這樣嚴肅認真的重視過霧霾嗎?從來沒有。」(BBC中文網)

如果不是最上層領導來了緊急命令,口風突變,柴靜本有可能成為中國公民以私人行為涉入公共事務的首個成功案例。 在中國,有事找政府。這是共識。只有政府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機構與實體。

不過在英國,人民事務與政府之間,還有千千萬萬的贏利機構或者非贏利的慈善組織,它們將公民事務與政府緊緊聯接,形成一張巨大的公共事務網絡。

這些機構經過幾百年積累,遍布英國大街小巷,每一個細微的社會問題,都會被第一時間由這些機構發佈出來,並以其渠道及方式處理,如果不能妥善解決問題,這些問題會傳達至當地甚至是國會議員或者是相關委員會,這時才會進入政府工作範圍。

《穹頂之下》揭示的巨大民生問題,若在英國,早就會有無數民間機構投入時間與精力,不可能孤獨地成為一個人行為。雖然現在柴靜新聞已被列入要低調處理的報導名單,但其在兩天時間內創造的社會效應在中國的確是個奇蹟,也可能為日後中國公民涉入公共事務起到了示範作用。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是中國官方的認可與推動,讓柴靜與其作品衝上雲端,網上甚至對此有多種猜測,包括有陰謀論的說法。

同樣,還是官方,一改初衷,將柴靜拉下英雄神壇。因此時《穹頂之下》的政治效應業已達到,或者是社會負效應開始超出預期,所以要臨時緊急剎車。

其信號很明顯:以私人名義涉入公共事務,無論是誰,都需要在政府的操縱與控制之下。

何越 英國華人新聞工作者

注:本文不代表BBC立場和觀點。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