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鴻股價十年漲10倍,為何卻在三個月暴跌30%?專家從財報發現2個關鍵原因

2022-03-23 15:55

? 人氣

過去10年,儒鴻(1476)的經營表現非常優異,但為何股價卻在三個月暴跌30%?(圖為儒鴻企業總部,取自Google地圖)

過去10年,儒鴻(1476)的經營表現非常優異,但為何股價卻在三個月暴跌30%?(圖為儒鴻企業總部,取自Google地圖)

過去10年,儒鴻(1476)的經營表現,非常優異: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1) 論花錢,它連續10年ROE,維持在20%以上,用錢賺錢的效率,精明而犀利。

(2)論賺錢,它過去三年,每收100元,淨賺15元,淨利維持在40億以上,2021年,甚至多賺了10億。

(3)論分紅,它從不間斷,連年現金股利,在10元上下。

(4)論未來,它前瞻未來趨勢,研發了「智慧衣」,讓衣服成為「人體的偵測儀」,拓展了新產品,推高了新利基。

這樣一間有為有守、戮力精進的公司,在過去10年,漲了10倍,但最近3個月,卻在「賺了很多錢」、「會分很多錢」的狀態下,暴跌了30%。

這種「第一名的好學生,考試失常,變成最後一名」的慘況,引發我的好奇。在細細推敲之後,我在它的財報上,發現了2個秘密:

第一,儒鴻「放進口袋裡的錢」,變少了

儒鴻2021年賣衣服的「貨款」,同比去年,增長了27%。但是它「做衣服」的成本,增加了31%;「賣衣服」的成本,增加了16%;因此它多收了「貨款」,在扣掉成本之後,「真正放進口袋裡錢」,卻只多了9億。

我們可以說,它的「貨款」多收了3成,「收入」卻只多了2成;高漲的製衣成本,成為儒鴻「賣衣服「的隱憂。

第二,儒鴻「分給股東的錢」,變少了

從下面兩張圖來看,過去這幾年裡,儒鴻的「稅後淨利」,在停滯3年之後,終於在2021年,一口氣增加了9億:

圖1,儒鴻(1476)2018年至2021年獲利(圖/作者提供)
圖1,儒鴻(1476)2018年至2021年獲利(圖/作者提供)

但同一年,它的分紅率,卻整整掉了7%:

 圖2,儒鴻(1476)2016年至2021年分紅率(圖/作者提供)
圖2,儒鴻(1476)2016年至2021年分紅率(圖/作者提供)

明明 「賺更多」了,卻沒有「分得更多」,這種態度,難免讓股東憂心。

你要知道,一家公司的股利政策,跟經營餐廳很像。

有的餐廳,是賣滷肉飯的;有的餐廳,是賣牛排的。想吃滷肉飯的人,會去賣滷肉飯的餐廳;想吃牛排的人,會去賣牛排的餐廳;當他上門的時候,期待吃到的餐點,是「預期」的樣子。如果有一天,有一間賣牛排的餐廳,端出了一碗50塊的滷肉飯,它破壞了顧客的「預期」,就會讓顧客錯愕、生氣,謝謝再聯絡,再也不光臨。因此,股利政策,跟餐廳的餐點一樣,必須一致、穩定,否則會失去股東的信任感,誘發股東「焦慮」。

你看圖2,儒鴻的「分紅率」,從2016-2018的平均77%,下跌到2019-2020 的70%,又在2021年,再下跌7%。對股東來說,2021年,儒鴻多賺了9億,理應「分得更多」。但儒鴻的分紅率,卻不升反降,出乎股東的「預期」。

你要知道,錢不分出來,留在公司裡,買地、買廠,擴充產能,是需要「信任感的」。儒鴻的股東們,必須信任經營層,會好好善用「留在公司裡的錢」,能把錢「花在刀口上」,創造更高的業績;如果不信任,就會「用腳投票「,撤資遠離。

某種程度上,儒鴻近期「暴跌」,展現了股東們,對這間公司「掌控成本」、「維持高利潤」的疑慮與焦慮。儒鴻的經理層,恐怕得花更多的時間,展現更大的誠意,才能挽救人心。

唉,說到底,股東心,好比女人心,一次也傷不起。

本文/圖經授權轉載自十方富裕人生(心靈 夢想 財富)(原標題:抱緊“好股票”,竟然“賠大錢”!?儒鴻3個月,暴跌30%的啟示錄)

責任編輯/謝賀潔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