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哲翰觀點:「德國模式」失靈?揮別梅克爾時代面對四項新挑戰

2022-03-12 07:00

? 人氣

減碳成績不及格 綠色轉型得加把勁

歐盟執委會已於2019年底提出《歐洲綠色政綱》(European Green Deal),力推在2030年減碳50%、2050年完全實現碳中和。德國的碳排量在梅克爾執政時期不減反增,已屢遭各方批判,減碳成績可謂不及格。如今為了達成歐盟的氣候目標,也勢必要加速推動綠色轉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綠色轉型目前也是德國產業界的普遍共識:超過7成的企業皆對自身能否成功轉型抱持信心,約5成認為《歐洲綠色政綱》為他們提供了投資新科技的積極誘因,更有7成在追求碳中和的世界趨勢中看到了市場新商機。儘管德國企業態度多傾向樂觀,但現實問題是:綠色轉型意味著要徹底升級各產業的生產與經營模式,而數位化正是實現此一產業升級的關鍵工具。如上一點所述,德國目前仍欠缺良好的數位化條件,這將在根本上拖累產業綠色轉型的進度。

德國汽車工業全面走向電動化,圖為高級車製造商戴姆勒(Daimler)9月推出的電動休旅車EQC,預計明年年中上市。(取自Mercedes-Benz官網)
德國企業面對綠色轉型態度傾向樂觀,但轉型意味著徹底升級各產業的產銷模式,尤其數位化是關鍵;德國目前卻仍欠缺良好的數位化條件。(資料照,取自Mercedes-Benz官網)

然而,綠色轉型也意味著產業洗牌的風險,這種風險對於作為德國經濟命脈的汽車製造業尤其明顯。德國汽車業的技術優勢仍是傳統燃油車,而綠色轉型的關鍵技術如電動引擎、車用電池、充電相關周邊基建,乃至於AI駕駛等,德企皆已落後美中競爭者。綠色轉型的要求今後將更加凸顯德國汽車業在新興技術上的相對劣勢,在此情況下,德國能否繼續維持全球汽車龍頭的地位,充滿高度不確定性。此外,綠色轉型的趨勢也必然會連帶衝擊德國燃油引擎製造的龐大周邊產業,其中多是傳統上享有「隱形冠軍」之譽、作為德國經濟中流砥柱的中小企業。這類中小企業特色是高度專注於特定技術,面對轉型變革的成本與風險相對較高。根據調查,此一領域目前已有42%的從業人員皆對該產業的未來感到憂心。

總而言之,綠色轉型雖然是德國產業的共識與趨勢,但具體要如何實現仍有待努力。只是,從汽車製造業的例子可知,德國經濟的命脈直接與綠色轉型的成敗綁定,無論從環保或從經濟的角度來思考,德國都沒有失敗的本錢,挑戰可謂相當嚴峻。

科技人才短缺  疫情來襲雪上加霜

無論是數位化或綠色轉型,都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然而人才問題卻正好是德國的軟肋:德國已進入高齡化、少子化社會,各行各業皆已普遍出現專業人力缺口,在所謂「MINT」(Mathematics╱Informatics╱Nature science╱Technology)領域更是如此。有2/3的企業表示,人才荒的問題在未來5年內即將對其營運產生嚴重影響;另有超過5成的企業認為,其數位化升級最大的障礙是聘不到相關人才。

此外,德國目前也嚴重缺乏公共建設的規劃人才與產業升級的行政人才,有2/3的公家機關都正面臨相關專業人力缺口,而必須與私人企業搶人。產業數位化與綠色轉型的挑戰需要大量公共建設的支持,而公部門與私部門搶人才的局面,無疑會造成雙輸的結果。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