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緗家觀點:溫習「價值VS身份」,批判「修昔底德陷阱」

2022-03-26 07:00

? 人氣

方內部「西左思潮」的「政治正確」氛圍,必然影響其外交政策或外交姿態。國際政治主角的西方即由此自覺不自覺地將其國內的「西左思潮/政治正確」作風帶到國際間並產生了相當影響。(示意圖,AP)

方內部「西左思潮」的「政治正確」氛圍,必然影響其外交政策或外交姿態。國際政治主角的西方即由此自覺不自覺地將其國內的「西左思潮/政治正確」作風帶到國際間並產生了相當影響。(示意圖,AP)

2016年,筆者在本網站刊出《解讀臺灣政治﹕身份政治VS價值政治》一文,首次在媒體上披露「價值VS身份」的概念,作了一些今天看來算是相當基礎淺層的論述。一直覺得,「價值VS身份」既簡單又實用,應用範圍小至人際,大至國際,如,筆者的一位大學同學即曾援用此概念,在思想和情緒上化解了一些人際關係困擾。筆者自己則早將其化為思維習慣,經常用此概念簡捷地看透並「解構」政治議題,包括夯極一時的「修昔底德陷阱」―― 當初幾乎是一接觸此概念即看穿其嚴重思想錯誤,並最終寫成《鬼話「修昔底德陷阱」》一文。就此意義來說,本文既可算是一篇論述「價值VS身份」的獨立文章,是對上述2016年一文的更深入闡述,也是 《鬼話「修昔底德陷阱」》的預備文。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何謂「價值VS身份」

人類面對社會事務作判斷,決定「是」或「否」、「取」或「捨」的態度時,經常遵循兩個類型的思維方式:「價值導向」,或「身份導向」。同時,在選擇「價值導向」或「身份導向」判斷事務時,又有兩個角度:「客觀」與「主觀」。「客觀角度」是指按照外在事物的「客觀性質」來承認它的「價值」或「身份」屬性,即,某事物在「客觀上」是「價值」性質,即承認它的「價值屬性」,某事物在「客觀上」是「身份」性質,即認可其「身份屬性」;「主觀角度」則是當事人/觀察者或有意或無意地無視「客觀」,憑「主觀意志」論斷其「價值」或「身份」屬性。「客觀」與「主觀」極易相混淆,引起思想混亂,「修昔底德陷阱」即是一個實例,具體在《鬼話「修昔底德陷阱」》一文中分析。

對於人類思維方式的「價值VS身份」兩分法,為易於理解,可聯想中國的古語「對事不對人VS對人不對事」,它準確對應了「價值VS身份」:「事」=「價值」、「人」=「身份」。「價值導向」即是「對事不對人」:不管「身份」是「誰」,「事/價值」對了,就肯定;「事/價值」錯了,就否定,「價值>身份」。相反,「身份導向」即是「對人不對事」:不管「事/價值」的對與錯,只看當事者是「誰」:是「我/我認可的」,就維護爭取肯定;是「你/他/我不認可的」,即放棄剝奪否定,「身份>價值」。

對事不對人=價值導向=價值>身份;對人不對事=身份導向=身份>價值。幾乎每個中國人都知道,按我們的傳統常識,「對事不對人」是「好的、正面的」思維方式,「對人不對事」是「壞的、負面的」思維方式,僅憑此聯想即可輕易理解,基本上,「價值>身份」是「正確」的,「身份>價值」是「錯誤」的 ―― 很顯然,思維方式被「身份」觀念綁定的人只在意「身份」的「誰」,不在乎「價值」如何:凡是「我/我們」的,即不可侵犯,不管在「價值是非」上是如何地錯。這種「身份導向」的例子遍布全世界,多不勝數,中共「外交戰狼/小粉紅」對「新疆血棉」、「新疆集中營」的強詞辯護,即是國際矚目的最近典型例子 ―― 這些「戰狼小粉紅」或者完全否認「新疆血棉/新疆集中營」的存在,或者曲解之,比如將「新疆集中營」美化成「再教育營」,儼然「立意良善、運作正常」,卻從不敢大方承認「新疆血棉/新疆集中營」的存在,公開堂正地向世人展示宣告,我們就是搞「種族滅絕」和「強迫勞動」,「種族滅絕」和「強迫勞動」在我們國家都是「價值正確」的大好事。這說明這些「戰狼小粉紅」在潛意識顯意識裡明知「新疆血棉/新疆集中營」是「價值錯誤」的,但他們仍然捍衛之,此即「凡是『我/我們』的,即不可侵犯,不管在『價值是非』上是如何地錯」,是全然的「身份>價值」。

喜歡這篇文章嗎?

舒緗家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