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凱思專文:國共鬥爭下的第三條路─儘管只是殘夢一場

2022-02-05 07:10

? 人氣

事實證明毛澤東和中共領導人的戰略極高明,而蔣介石及其將領在戰術、戰略上所犯下的大錯,也讓中共受益良多。(取自維基百科)

事實證明毛澤東和中共領導人的戰略極高明,而蔣介石及其將領在戰術、戰略上所犯下的大錯,也讓中共受益良多。(取自維基百科)

抗戰最後幾年,國共抗日統一戰線已名存實亡。一九四一年一月,國民黨軍攻擊企圖在中國中部建立根據地的共軍(新四軍),幾乎將其殲滅。國民黨軍也發動經濟封鎖,阻止共黨邊區與國民黨控制區之間的貿易。此後,雙方幾乎徹底撕破臉。重慶動用五十萬兵力阻止共黨擴大其在西北的邊區。國共兩黨都認為打敗日本後,中國定將爆發內戰。但一九四五年八月美國在廣島、長崎丟下原子彈,逼使日本驟然投降時,共黨和國民政府似乎都還沒有做好要開戰的準備。日軍撤離中國、臺灣、滿洲國,留下大部分軍備。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四日,蘇聯與國民政府締結《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此約內容顯示,蔣介石對蘇聯關於蒙古和滿洲中蘇邊界的要求幾乎照單全收。外蒙古脫離中國,是二十世紀中國最大一筆領土喪失。蘇聯也有計畫有步驟地將滿洲的工業設備運回俄國,並以行動重申其過去對中國長春鐵路的所有權。西方列強命令在華日軍向國民政府部隊投降─日軍也奉命照辦─但中共堅持自己有權利解放日本控制的領土。共軍無視蔣介石要他們留在原地的命令,往東急馳,因而比國民黨軍先一步抵達接收地,尤其是滿洲國。在已被蘇聯紅軍解除日軍武裝的那些區域,中共部隊拿到大量武器和彈藥。國共兩軍起衝突是遲早的事,因為雙方都想擴大地盤。

外國強權和國際援助在擊敗日本上居功厥偉,因此,戰後外國勢力仍是影響中國局勢的極重要因素,也就不足為奇。中國內戰始終不盡然是中國家務事,從一開始就和國際因素有千絲萬縷的牽連。蘇聯和美國密切注視中國情勢,但雙方對各自在中國的盟友並非全然力挺。莫斯科和華府都未針對如何處理中國局勢擬出明確計畫。

蔣介石與美國的關係,戰時已惡化,蔣雖然一派樂觀,卻也對後羅斯福時代華府領導階層會走的方向沒把握。美國意向含糊,既因為中國相比於歐洲較不受重視,也因為美國政界對中國局勢的評估南轅北轍。美國領導高層有些人深信中共聽命於莫斯科,中共若打贏內戰,會使亞洲局勢轉而有利於史達林。他們主張,美國不應任由蘇聯控制中國,應繼續援助蔣介石。有些人則指出中共鮮明的民族主義傾向,主張毛澤東思想主宰下的中國未必會與美國為敵,何況蔣介石必敗無疑。他們力阻美國政府選邊站,如果有可能阻止一場內戰就阻止,阻止不了的話,美國只需旁觀。

蔣介石。(圖/維基百科)
蔣介石與美國的關係,戰時已惡化,蔣雖然一派樂觀,卻也對後羅斯福時代華府領導階層會走的方向沒把握。(圖/維基百科)

蘇聯,原則上承諾支援中共,心態上卻也同樣有矛盾。史達林不願為他口中的「穴居共產主義者」毛澤東做犧牲。他跟美國總統杜魯門(1884-1972)一樣,不想見到中國局勢危害到自己在歐洲遠更迫切的國家安全計畫。由日本投降後幾個月裡蘇聯的作為,可看出史達林的猶疑。在滿洲的蘇聯軍隊忽而為中共提供武裝,忽而把他們推開,忽而回應蔣介石的要求,忽而無視那些要求。毛澤東老早就向黨內心腹透露,搞不懂蘇聯的政策。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