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慕真專文:出征朝鮮三階段轉折,毛澤東更重視個人權威

2021-07-04 05:50

? 人氣

毛澤東(左)對史達林(右)不要建立東方情報局的警告非常注意。

毛澤東(左)對史達林(右)不要建立東方情報局的警告非常注意。

今天絕大多數的中國人可能會同意楊成武將軍的判斷。但是人們是不是知道毛澤東在聯合國軍入朝(朝鮮半島)之前,並遠遠在中國邊界安全受到威脅之前,就鼓勵金日成用武力統一朝鮮半島,入侵南韓,並承諾需要時會派中國軍隊入朝相助?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另一個為人鮮知的史實:1950年9月15日,麥克阿瑟仁川登陸成功後,北韓的軍隊兵敗如山倒,而聯合國軍迅速推進到38度線上。金日成10月1日請求毛澤東出兵援助,史達林也再三敦促,但毛澤東一改初衷,遲遲不願出兵。最後出兵入朝(北韓)的決定是到10月18日才作出的,而美國在10月8日已決定越過三八線。美國的決定是建立在中國不會出兵的判斷上的。如果毛澤東10月初就決定出兵,美國可能為此而停止在三八線以南,朝鮮戰爭(韓戰)是否可以就此避免?

毛澤東出兵朝鮮思路的三個階段

毛澤東在出兵朝鮮的決策和出兵後的戰略,前前後後出現過很大的變化。本文將分三個階段來追溯他的思路和政策的轉變。

第一階段從1949年到1950年9月。在此期間,由於中國革命的勝利,毛澤東在國內外的聲譽極速增長。他希望組織一個由他領導的「東方情報局」來協調和指導亞太地區國家的革命運動。史達林同意毛澤東的想法,並建議先由三國的黨組成:中國、北朝鮮和日本。

在此情況下,毛澤東和金日成交流頻繁,他對朝鮮黨用武力統一朝鮮半島的想法極力支持。只是史達林不願與美國直接衝突,遲遲不給金日成入侵南韓開綠燈,直至1950年春。朝鮮戰爭爆發後,北韓的軍事進展順利,毛澤東積極準備派兵入朝作戰。

北韓第一代領導人金日成1987年訪問北京,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趙紫陽在一旁陪同。(美聯社)
金日成(見圖)發動對南韓的戰爭,背後有來自毛澤東的鼓勵。(資料照,美聯社)

第二階段從1950年9月的仁川登陸和相繼的北韓軍事崩潰到10月18日。在此期間,毛澤東一改初衷,遲遲不願出兵朝鮮。但是他又不願對外顯得遲疑和軟弱,因此他推說是政治局的多數不同意出兵;他還造成一種印象,中國不出兵是因為史達林改變初衷,不給空軍地面保護。史達林說服不了毛澤東,只能指示金日成做撤退到中國或蘇聯的準備。然而毛澤東又改了主意,最終決定出兵。他為什麼在出兵問題上如此的反反覆覆?

第三階段從1950年10月18日志願軍跨過鴨綠江到1951年7月停戰談判開始。在此期間,毛澤東開始非常謹慎,不打大仗,不取城市,同時希望打一下就能談判停戰。他的這種小心謹慎的戰略很快轉變成速戰速決的冒進戰略。

中朝軍隊在第一次戰役打退了毫無準備的敵人後,毛澤東不顧彭德懷再三請求延緩進攻,讓部隊休整補給後再越過38度線,而命令志願軍不斷出擊,接連打了五個戰役;最後兩個戰役以失敗告終。同時,聯合國提出對中方非常有利的停戰談判條件,但毛澤東堅持要徹底在戰場上打敗敵人,拒絕談判。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