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專訪學者辜學武:德國、歐洲、美國對中國態度和政策的異同

2022-01-04 16:10

? 人氣

2021年12月8日,德國新任總理蕭爾茨宣誓就職。(美聯社)

2021年12月8日,德國新任總理蕭爾茨宣誓就職。(美聯社)

在美中對立乃至對抗的當今國際關係大格局中,屬於工業化發達國家和民主國家陣營的歐洲聯盟對中國是一種什麼態度?觀察家們認為,中國共產黨政府顯然對人們關注的這個問題相當焦慮。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中國共產黨機關報《人民日報》旗下的小報《環球時報》英文版12月14日發表的一篇署名文章似乎是透露出這種焦慮。該文的標題是,「歐盟2022年在跟中國的意識形態較勁中會跟美國走多遠?」,其副標題是,「人權、民主是可能的摩擦發生點,有可能虛弱合作的基礎」。

在德國波昂大學政治學與國際關係學教授和全球研究中心主任辜學武看來,美國和德國、歐盟國家對中國的態度和立場的相似和不同跟這些國家在全球化中的各自處境和內部政治狀況密切相關。

辜學武接受美國之音專訪時所表達的是個人觀點,不代表美國之音。

全球化令歐美各國感受不一

金哲:在美國有許多認為全球化導緻美國勞工階級受損,使他們實際上要跟沒有基本人權和工會集體談判權利保障的中國廉價勞工爭下游。美國前總統川普甚至公開聲言中國對美國的經濟損害堪稱強姦。在歐洲國家,在德國,社會大眾對這種問題怎麼看?

辜學武:從我們這邊做學術的觀點來看,全球化這個事確實是做了四十年。參與全球化的所有國家從絕對的利潤來講大家都獲益了,包括美國在內。這可以找到很多數字證明。比如說出口額、金融收入等,但是各個國家受益的程度不一樣,相對的獲益不一樣。美國可能會有這方面的抱怨。

但是我要說的不是這一點,我要說的是有數據表明,參加了全球化的國家像中國,它發展得很快。但也有西方國家像德國,全球化融入的程度不亞於美國。對全球市場的依賴並不亞於美國,它的產業鏈轉移也很厲害,但並沒有出現像美國那樣的工薪階層受損的狀況。德國的民調表明,大部分人都覺得受益了,這是為什麼呢?這就是我剛才說的,把全球化看成是國內問題的主要原因這個思路是不對的。

我覺得主要是各個國家內部的再分配問題,一次不行,二次不行,三次再分配也不行的話,也就是說全球化帶來的利潤你國內沒有分配好,最後出現這些社會危機。歐洲國家像德國做得相對好一些,全球化也給它帶來很多利潤,但是他並沒有出現很嚴重的這類問題。這是因為德國的稅收體制、分配體制、社保體制都做得很完善。比如說你生了病之後基本上沒問題,不會出現像很多美國的朋友那樣沒法看病的情況。在德國,國家把你看病的問題都保障了,所以這是體制的問題。

再比如說在新加坡,全球化融入的程度也很高啊,它做得也很好。我舉的這些例子就是說,從學術的角度來看,參加全球化的廣度、深度和程度並不一定導致你這個國家出現社會矛盾,矛盾的產生主要還是取決於參與全球化獲得利潤之後怎麼分配。我估計美國的分配更多的是向富人方向走了,華爾街的朋友得的太多,鐵鏽地帶的工人兄弟們被忘卻了。很多的文章在我們學界發表出來,我覺得這印證了一種觀點。這就是全球化是帶來了衝擊產業鏈的離走,但是更多的問題是國內的體制改革沒有跟上,就會引起一些社會矛盾。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