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從憲兵節談憲兵及「轉型辛酸史」

2017-12-20 05:30

? 人氣

憲兵角色的演變,概可分為抗日及國共內戰時期的憲兵-「領袖鐵衛隊」;戒嚴年代-「威權的憲兵」;政黨輪替後「服務三軍的憲兵」等3個時期。(資料照,曾原信攝)

憲兵角色的演變,概可分為抗日及國共內戰時期的憲兵-「領袖鐵衛隊」;戒嚴年代-「威權的憲兵」;政黨輪替後「服務三軍的憲兵」等3個時期。(資料照,曾原信攝)

-楔子-

日前憲兵節與一些後憲聊到昔日憲兵壯盛軍容的輝煌歲月,台灣各大車站及機場常見「甲種服」的憲兵車步巡邏;泰山與汐止收費站前24小時都站立著筆挺威儀的憲兵(專門攔檢軍車進入首都);以及台北圓山橋上素有「抗日英雄」美譽的憲兵(中午12時的哨兵)。到如今各憲兵隊紛紛吹熄燈號,許多單位連大門正副哨都排不出來,「人丁稀薄」的困境,動輒得咎的窘境,令人不勝唏噓!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眾所皆知,11月11日是令大陸14億人民瘋狂購物的「光棍節」;而12月12日則是中華民國的「憲兵節」。在台灣只有服過憲兵役,且臉上烙有一條忠貞帶(鋼盔帶的曬記,有如女孩比基尼的曬痕),才會了解憲兵節的緣起及其意義。 尤其是西子灣颱風夜憲兵用繩子把自己捆好固定值勤,被蔣介石總統嘉許的事蹟,更是憲兵官兵津津樂道的真實故事。    

首先談憲兵節的由來。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突然發動兵諫(史稱西安事變),劫持蔣介石委員長欲達其停止剿共全面抗日之目的,與當時隨扈的憲兵發生激戰,因憲兵所攜帶皆為輕兵器,不敵重裝勢眾之西北軍,團長楊鎮亞上校,及一個加強連的官兵全部英勇殉職。

1937年12月,南京城破,憲兵代司令蕭山令少將(司令谷正倫住院),率領6500名官兵與日軍進行浴血巷戰,蕭慷慨激昂訓勉弟兄要與首都共存亡,沒有命令絕不撤退。激戰至12日,蕭司令的配槍僅剩最後一顆子彈,他毫不猶豫的射向自己太陽穴,而所有官兵也都因彈盡援絕,上刺刀後一起喊殺衝向日軍。

今蕭將軍及所有殉職的憲兵壯烈事蹟,都已勒石銘勳於南京雨花臺,萬古流芳,同時也莊嚴的告訴國人-「只有戰死的憲兵,沒有投降的憲兵」。1951年政府為表彰憲兵忠貞精神,特頒訂每年12月12日為憲兵節。

20170122-年金改革國是會議全國大會22日於總統府召開,總統府周遭大規模交管憲兵也不斷來回巡邏。(顏麟宇攝)
交管憲兵於總統府周遭不斷來回巡邏。(資料照,顏麟宇攝)

憲兵角色的演變,概可分為抗日及國共內戰時期的憲兵-「領袖鐵衛隊」;戒嚴年代-「威權的憲兵」;政黨輪替後「服務三軍的憲兵」等3個時期。

據說從「西安事變」後,蔣介石在專機降落時,都會先從窗戶往下望,如果沒有看到憲兵在機場四週站哨,會立刻下令不準降落,可見其對憲兵之信任。轉進來台後,憲兵司令雖為中將編階,但因台北為「京畿重地」,所以司令又稱「九門提督」,聖眷正隆乃理所當然,是以星途也特別燦爛。

早期如:羅友倫、尹俊、王永樹;中期如:汪敬煦、周仲南、王若愚;近期如:曹文生、余連發、李翔宙等都升任上將。惟上列升任上將者,皆非憲兵科出身,實為怪異。而「土生土長」的憲兵科如:楊雨村、盧台生、吳應平等,皆以中將退伍,殊為婉惜!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