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音樂學》中國有嘻哈 會是中國的嘻哈嗎?

2017-09-10 05:50

? 人氣

「製作團隊選擇了更有話題與知名度的『形象大使』類藝術家當評審,在達人、聞人們的眼中,不免覺得不夠說服力。但是,這大概是一個次文化群體的面貌要展現在大眾面前,所必經之路。」圖為中國網路節目《中國有嘻哈》。(翻攝自youtube)

「製作團隊選擇了更有話題與知名度的『形象大使』類藝術家當評審,在達人、聞人們的眼中,不免覺得不夠說服力。但是,這大概是一個次文化群體的面貌要展現在大眾面前,所必經之路。」圖為中國網路節目《中國有嘻哈》。(翻攝自youtube)

製作團隊選擇了更有話題與知名度的「形象大使」類藝術家當評審,在達人、聞人們的眼中,不免覺得不夠說服力。但是,這大概是一個次文化群體的面貌要展現在大眾面前,所必經之路。

近來因為愛奇藝所製作的網路節目《中國有嘻哈》播出,使得評審用語「你有freestyle嗎?」、「我覺得不行」、「我覺得可以」一時成為網路流行用語,甚至在台灣也成為年輕人之間流傳的日常台詞。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嘻哈的水有多深?

《中國有嘻哈》是一個以饒舌為主題的選秀節目,其製作、排場與相關行銷等規模,縱使不乏質疑,仍能稱得上是近年華語世界首見,也讓饒舌更進一步進入了大眾文化的視野中。

不過,筆者並無意就嘻哈(hip-hop)做基礎評論這個節目,嘻哈的水太深,筆者亦非嘻哈中人,而這恰恰可能就是此一節目評審、製作目前受到爭議的幾個理由之一。筆者想談論的,是一個如嘻哈般壁壘高度分明的次文化,透過《中國有嘻哈》一類節目,從地下被推上主流之道時,所可能會面對的景況。

已有許多長年研究嘻哈文化、資深的嘻哈迷提到,「饒舌」並不等於「嘻哈」,而僅是嘻哈此一博大精深次文化的一個面向而已。

在成為一種被辨識的藝術形態之前,發源自紐約中下階層社區的嘻哈文化,範疇涵蓋塗鴉行動(graffiti)、地板舞(breaking、breakdance)、刺青(tattoo)乃至衍生出的街頭服裝風格(streetwear)……等等,它在茁壯的過程中,也發展出一整套內在自成且豐富的語彙、風格與價值觀。

在音樂上,嘻哈文化所衍生出的獨特刷碟(DJ)風格(如大量切音、刮擦等)、以及器樂風格等,亦有很廣泛的疆界。縱然在《中國有嘻哈》中,除了備受重視的無伴奏獨白(a cappella)饒舌能力之外,也會討論參賽者是否有能力自己做節拍(beat)與其他音樂性的元素。只是在節目的比重上,仍以狹義的饒舌受重視最甚,故難以不受到「饒舌不代表嘻哈」之譏。

形象大使類的評審

初始想要接觸嘻哈文化的樂迷,會發現它相較起其他流行文化,具有極多的自生詞彙,描述著其獨有的生態,從最常見的“freestyle”、“flow”、“diss”等等……,不僅因為有豐富的內在意義而難以翻譯。即便是一句直白的“keep it real”,即讓嚷嚷上口的人們在場上、場下爭辯,究竟如何才是真正“keep it real”?

這些嘻哈文化特有的用語,並非假鬼假怪,而是源自其誕生時那些布朗克斯、哈林區非裔與拉丁裔青少男女身上,自源頭便已流入這個次文化的血液中,是故也給這些異文化樂迷一種具有文化差異基礎的進入門檻,以及初始必然距離感。

喜歡這篇文章嗎?

楊緬因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