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珍專欄:中華民國與台灣 豈能相看兩生厭?

2017-08-04 06:30

? 人氣

中華民國值得民進黨政府多愛一點點。圖為2016年國慶四海同心大會,與會者身著國旗T恤。(資料照/陳明仁攝)

中華民國值得民進黨政府多愛一點點。圖為2016年國慶四海同心大會,與會者身著國旗T恤。(資料照/陳明仁攝)

做為三十年老政治記者,經歷過台灣最跌宕起伏的民主年代,看過修憲修到國民大會和台灣省蒸發或報廢,見證三次政黨輪替,估計兩岸無事則肯定還有第四次、第五次…,不過,民主愈「成熟」,殺伐之氣愈重,公共政策的歧見,動輒上綱上線到反蔣去中搞台獨,或者紅左賣台搞促統,卻也是極其特殊且難以理解的氛圍。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統獨對立,在台灣不是新鮮事,從前總統李登輝主政時期,做為落實台灣主體意識的國家元首,被罵台獨司空見慣,廢掉萬年國代萬年立委,讓「國會」終於進入第二屆,他被非主流或後來的新黨痛罵為廢棄(中華民國)法統,以行政效率之名廢省,總有人說他是突破「台灣是中國一省」的說法,但不論如何,上述兩大修憲議題,都是在「朝野聯手」後通過,要說李登輝是台獨,朝野都是共謀者。

套用歷史學者汪浩的語言,讓許多去蔣而後快的人士極有違和感的說法:蔣介石、蔣經國父子加上李登輝,都是中華民國在台灣「意外的國父」,從蔣介石時代聯合國兩岸兩席成空、蔣經國一句「我也是台灣人」到李登輝「台灣命運共同體」,中華民國不論是「在台灣」或「是台灣」,所謂的「A型台獨」和「B型台獨」(華獨)某種程度已經有重疊交合之處,所異者不過是對「中國」或兩岸關係的終極想像,而「終極」擺在大歷史的時間軸裡,可以是一代、二代、三代或更久,看看中國歷史自春秋戰國以降,統一前統一後,還少過分裂的時刻嗎?

 20161126-前總統李登輝出席「台北高校同學會年會」活動.李登輝.(陳明仁攝)
李登輝是不是台灣,他在不同時期有不同說法,唯一確信他執守「台灣主體意識」。(資料照/陳明仁攝)

政策有異見不能視為中共同路人

急不得的事,愈急愈麻煩,最麻煩的是北京不急,台灣自己統獨兩端不知急些什麼地彼此對幹;更麻煩的是,早歲台獨被一黨獨大的國民黨定性定調為「三合一敵人」,和共產黨送作堆,如今民進黨當政,竟也隨意隨性將異議運動扣上紅左統的帽子,因為台灣內部政治矛盾,在不同的時空的異議者都成了政敵口中的「中共同路人」,這不是荒唐嗎?

李登輝為了破解北京在國際間聲言的「台灣是中國的一省」,一不做二不休把台灣省給廢了,順帶瓦解他一手拉抬的宋楚瑜的政治能量,結果,宋楚瑜沒垮,垮的是國民黨;如今,民進黨為了破解北京的「一中」,恨不能把「中華民國」掃進歷史的灰燼,能這麼簡單嗎?不說執政的民進黨公職,都是宣誓效忠中華民國的公職,就想想當年蔣介石退出聯合國,不只是退出了一個席位,而是所有的聯合國轄下組織,想像一下,民進黨想「取消」中華民國,能保證「台灣國」可以無縫接軌嗎?所有以中華民國、中華台灣或台澎金馬的有限國際組織、國際活動或雙邊協定,豈不是給了北京一個大好機會,一次繳械?

喜歡這篇文章嗎?

夏珍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