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媒體為何只看得見「陸生」?

2017-05-05 06:20

? 人氣

境外生權益小組於立院外召開「健康保險不排外,能量負擔更公平,反對調漲全體境外生保費」記者會。(顏麟宇攝)

境外生權益小組於立院外召開「健康保險不排外,能量負擔更公平,反對調漲全體境外生保費」記者會。(顏麟宇攝)

近日境外生健保的法案沸沸揚揚,本來是全體境外生的議題卻被媒體報導成了「陸生破天荒上街抗議」「陸生納保」「中生籲勿操弄仇恨」。彷彿整個法案影響的只是陸生,也只有陸生在街頭抗議此次修法,而其他受影響的境外學生、一同出現在抗議隊伍中的衛生福利相關團體、台灣學生都被完全忽視了。健保調漲的議題變成了陸生的議題,在引來大量關注的同時也扭曲了焦點。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其實這樣的情況並不少見,自從開放陸生來台就學,這群人就成為了整個台灣社會的關注焦點。不斷的有諸如陸生具有狼性陸生參選學生會長等等報導,最近又有共諜案、一中承諾書等爭議。就連我在學校上課時也遇到過這種情況,大一時某位老師來演講,特意把話筒遞給我,要我說說陸生是不是很認真上進,一時語塞,不知如何回答。

雖然,看起來陸生很受到關注,但實際上僅僅是「陸生」這個意象受到了關注,一個個在台灣學習生活的陸生卻並沒有受到什麼關注。現在整個社會對於陸生的想像還是多停留在競爭力強、一心讀書不關心政治等等刻板印象,對於大學來說是招生的重要來源,而具體的個人就被化約成了如此單一的同質化群體中的一員。其實,主流媒體根本看不見陸生,也不瞭解這群人來自哪裡,為何來台灣求學,在這裡有著怎樣的生活。這些都不重要,只有「陸生」這個身分就足夠引起話題了。

健保比較(圖/境外生權益小組)
健保比較(圖/境外生權益小組)

為什麼會這樣?這種對於陸生的關注是正常的嗎?要知道,陸生只不過是在台境外學生中的一小部分。我們也只是在這裡學習三到四年的時間而已,手無縛雞之力的學生真的值得這麼多關注嗎?其實,在主流媒體的話語中,我們對於台灣來說並不被認為是交流對象,而是鏡中之人、水中之月。當台灣在憂慮自我身分認同的時候,陸生就成了一個可以凸顯台灣特殊性的對象;當台灣憂慮自身政治經濟前景之時,陸生競爭力強但是沒有想像力,台灣學生就成了具有創業精神的未來社會支柱;當台灣擔憂國家安全的時候,陸生就搖身一變成為潛在的匪諜,顯示出種種加強社會控制政策的重要性。於是,陸生變成了宣洩的對象、自身的對反,既需要體現與陸生的差異,也要時時刻刻證明陸生並不值得一提。

但,鏡中之物究竟不是真實的,這樣的關注無法真正認識陸生,它所帶來的除了一些臨時的滿足感、緩解些許的焦慮,還傷害了我們這些來台灣唸書的學生。於是,這些彼此興趣各異、目的不同、性格差異頗多的學生被壓縮進一個單一同質的群體中,我們沒有選擇的權利,也沒有什麼發聲的管道(當然,還是有許多民間團體在關注陸生,並提出主流之外的觀察,例如貌似實驗室),許多人都只能選擇帶著遺憾與失望離開,或是繼續低調地隱藏於台灣社會之中。

*作者為臺北醫學大學學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