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氏管理學:連結基層的在地化管理 ─《開創新能源時代:台灣太陽能教父左元淮的傳奇人生》選摘(1)

2017-05-14 05:30

? 人氣

一切回歸太陽能

成就一間公司不只需要硬性規則和管理,軟性文化往往更顯重要,元淮費心打造和組織系統唇齒相依的幸福企業文化。到南科創業之前,他就已經具體地確立了公司的願景和任務:「我們的任務是推廣環保和地球的永續發展,藉由提供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進而成為世界再生能源產業的領導者。」唯有如此,才能夠讓茂迪的同仁超越薪水,打從心底熱愛工作,和公司並肩成長茁壯。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元淮在組織內部提出「和諧、溝通、智慧」的企業文化特質,期許智慧包含「前瞻性」,對立場的表達是「溫和卻堅定」的,藉由「建設性衝突」,也就是理性的溝通討論,達到兼具創意及和諧於一身的公司氛圍。

元淮的管理核心是「一切回歸太陽能」,誠如他所說:「無論你是資本主義者、共產主義者、獨派、統派、無神論者或是虔誠的宗教信徒,這些都不重要,唯一重要的是我們在這裡一同為太陽能打拚!」

能源局要求包括法人機構、國營事業及學校在內的屋頂都要裝設太陽能板。圖為桃園市龍安國小太陽光電系統。(取自桃園市政府)
元淮的管理核心是「一切回歸太陽能」。圖為桃園市龍安國小太陽光電系統。(資料照,取自桃園市政府)

想當然耳,元淮另外一項核心原則是公司去政治化,這部分受到他在美國普遍不談論政治的職場風氣影響,也是對台灣激動、對立的藍綠政治省思,因而他打從一開始就將台南茂迪與明顯熱中政治的台北儀器事業部做出區隔,元淮還因此告知福田,在選舉期間,台南辦公室不可能像台北一樣出現競選海報或政治文宣,因為:「我不打算支持國民黨或民進黨,茂迪光電是個非政治性的組織,政治是私領域的事,我們會成為夥伴,是因為我們一同推廣太陽能,並不是基於只會造成分裂的政治立場。」

相較於去政治化政策極為順利的推行,元淮相似的去宗教化政策卻面臨一波三折的命運,成為元淮在地管理的重要學習之一。元淮認為:「我不在乎我的員工是佛教徒、天主教徒或無神論者,唯一重要的是我們能不能一起工作。宗教是個人問題,不應該被帶到公司,茂迪光電不是教堂或神壇,我們是一間生產產品的公司,這是一個關係良率、效能的問題,客戶在下單時,當然也不會將我們的宗教信仰納入考量範圍內。」

為了表示對各個宗教的公平,他規定公司不進行燒紙錢、祭拜地基主等民俗活動,但卻意外聽到因為公司不燒紙錢,降低了當地人就業意願的傳言。元淮沒想到會有這樣的後遺症,只好趕緊取消這項政策。這時,他才也意識到原來祭拜活動在當地的民情中,是這樣根深柢固,往後元淮一定和同仁一起參加祭拜活動,同時下定決心,絕對不要再因為文化代溝而產生類似的決策問題。

用心成為台南通

要想消除文化隔閡,就必須深入了解當地文地,另一方面,元淮每次與同仁互動或與面試者對談時,常會聽到對方提起海港、下營、玉井或楠西等陌生地名,讓他深感自己所知甚少,因此符合典型「元淮模式」,只要週末中午有空檔,他就會獨自到附近鄉鎮用餐。他還閱覽許多旅遊書籍、網站,並常常請教居民關於當地歷史、文化等,由於他固定會去幾間小餐館用餐,和老闆也逐漸熟稔起來,透過閒聊的方式,對於不同鄉里的了解愈來愈深刻,也漸漸對台南產生一種第二故鄉的歸屬感。元淮總是迫不及待地和妻子分享新奇的台南經驗,希望增添她對台南生活的憧憬和想像,期待在幾年後家裡情況更為穩定了,她能夠搬來台南長住。這一段時間沒有愛妻相伴在側,元淮時常安慰自己,此時他必須完全投入工作,確實沒有足夠的時間經營夫妻生活。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