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氏管理學:連結基層的在地化管理 ─《開創新能源時代:台灣太陽能教父左元淮的傳奇人生》選摘(1)

2017-05-14 05:30

? 人氣

最不喜歡雙面人的元淮,不論是對總經理張國恩或是清潔工都一樣真誠,因此在員工眼中的他,自然成為一個沒有架子又樂於分享經驗的老闆。(資料照,程思迪攝)

最不喜歡雙面人的元淮,不論是對總經理張國恩或是清潔工都一樣真誠,因此在員工眼中的他,自然成為一個沒有架子又樂於分享經驗的老闆。(資料照,程思迪攝)

元淮從一九九九年創立茂迪到初步的成功,憑藉的絕對不是僥倖和幸運,而是日積月累的經驗總合、長久的規劃與籌措,在努力克服萬難後,才能避開大多數人第一次創業都失敗的宿命。元淮回想著初步的成功:「這是因為我有我的願景! 如果公司發展不照著我的計畫前進,我的意志就會變得無比堅強,也會變得非常固執! 我有明確的五年計畫,在這段期間發生的一切事情,都是達到目標的環節。」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員工人數在幾年間急速成長至數百人後,許多挑戰其實才正要開始,元淮必須將更多的精力投入於公司組織和文化的發展上,像藝術家一樣創造出一生中最重要的傑作,他的學習因此進入了全新的一個階段。

茂迪是個集結眾人資金和同仁未來的結合體,元淮深知他不可能只是「盡力而為」,必須抱持著只許成功的氣勢繼續前進,而且與做研究不同—茂迪的市場定位總是以產量、營收等具體成果而論,還必須面對和同業爭奪市場排名的壓力,在這些磨練之下,他逐漸適應了競爭激烈的商業世界,把自己當好幾個人用,和各部門員工互動、接訪客戶、擬定策略,並在晚上下班後和歐美客戶及供應商聯繫。

從未有過產業經營經驗的元淮,並沒有固定的管理模式,不過他受到許多不同人生經驗和價值所影響,尤其是深厚的人道主義思維、中文學校校長經驗、多年在美國國家再生能源實驗室高自主性工作,以及大量閱讀時事和商業管理相關書籍,因而慢慢培養出了不拘一格的左氏管理學。

在充滿自信的新手CEO表象下,認真的元淮最常做的事情就是學習。沒有商學院背景的元淮,有時難免會對於像是平均售價(Average Selling Price, ASP)的商業術語感到陌生,對於這類知識上的不足都是以邊做邊學的方式補足,在看來總是充滿自信的表徵下,元淮時常會抄下這一類陌生詞彙,但並沒有太多人注意到這位新手CEO的自修過程,反倒比較常注意到元淮總是會隨身攜帶、每隔幾個月填滿更換的筆記本,裡面記錄的內容除了商業術語,還包含了心得反思、策略構想、產業數據及名言佳句。

正如元淮所說:「要成功就必須學習,每次看到那些指點大家如何增進財運的算命師,我總是會想,他們應該像股神巴菲特一樣自己投資賺大錢,而不是坐在公園教導路人怎麼改運,人是必須學習的。」

史上最強投資組合查理‧蒙格和華倫‧巴菲特
我總是會想,他們應該像股神巴菲特一樣自己投資賺大錢,而不是坐在公園教導路人怎麼改運,人是必須學習的。圖右為華倫‧巴菲特。

身為CEO,左元淮是公司成敗的唯一負責人:「身為一名領導人,我不能讓員工有『我不認為左博士對自己的決策有信心』這樣的疑慮,我必須展現出我對自己的決策完全自信的姿態!」一開始他花費相當的精力培養堅定不移的決心和氣勢,而後成功地從實習CEO進階為面面俱到的首席CEO。

一切回歸太陽能

成就一間公司不只需要硬性規則和管理,軟性文化往往更顯重要,元淮費心打造和組織系統唇齒相依的幸福企業文化。到南科創業之前,他就已經具體地確立了公司的願景和任務:「我們的任務是推廣環保和地球的永續發展,藉由提供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進而成為世界再生能源產業的領導者。」唯有如此,才能夠讓茂迪的同仁超越薪水,打從心底熱愛工作,和公司並肩成長茁壯。

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元淮在組織內部提出「和諧、溝通、智慧」的企業文化特質,期許智慧包含「前瞻性」,對立場的表達是「溫和卻堅定」的,藉由「建設性衝突」,也就是理性的溝通討論,達到兼具創意及和諧於一身的公司氛圍。

元淮的管理核心是「一切回歸太陽能」,誠如他所說:「無論你是資本主義者、共產主義者、獨派、統派、無神論者或是虔誠的宗教信徒,這些都不重要,唯一重要的是我們在這裡一同為太陽能打拚!」

能源局要求包括法人機構、國營事業及學校在內的屋頂都要裝設太陽能板。圖為桃園市龍安國小太陽光電系統。(取自桃園市政府)
元淮的管理核心是「一切回歸太陽能」。圖為桃園市龍安國小太陽光電系統。(資料照,取自桃園市政府)

想當然耳,元淮另外一項核心原則是公司去政治化,這部分受到他在美國普遍不談論政治的職場風氣影響,也是對台灣激動、對立的藍綠政治省思,因而他打從一開始就將台南茂迪與明顯熱中政治的台北儀器事業部做出區隔,元淮還因此告知福田,在選舉期間,台南辦公室不可能像台北一樣出現競選海報或政治文宣,因為:「我不打算支持國民黨或民進黨,茂迪光電是個非政治性的組織,政治是私領域的事,我們會成為夥伴,是因為我們一同推廣太陽能,並不是基於只會造成分裂的政治立場。」

相較於去政治化政策極為順利的推行,元淮相似的去宗教化政策卻面臨一波三折的命運,成為元淮在地管理的重要學習之一。元淮認為:「我不在乎我的員工是佛教徒、天主教徒或無神論者,唯一重要的是我們能不能一起工作。宗教是個人問題,不應該被帶到公司,茂迪光電不是教堂或神壇,我們是一間生產產品的公司,這是一個關係良率、效能的問題,客戶在下單時,當然也不會將我們的宗教信仰納入考量範圍內。」

為了表示對各個宗教的公平,他規定公司不進行燒紙錢、祭拜地基主等民俗活動,但卻意外聽到因為公司不燒紙錢,降低了當地人就業意願的傳言。元淮沒想到會有這樣的後遺症,只好趕緊取消這項政策。這時,他才也意識到原來祭拜活動在當地的民情中,是這樣根深柢固,往後元淮一定和同仁一起參加祭拜活動,同時下定決心,絕對不要再因為文化代溝而產生類似的決策問題。

用心成為台南通

要想消除文化隔閡,就必須深入了解當地文地,另一方面,元淮每次與同仁互動或與面試者對談時,常會聽到對方提起海港、下營、玉井或楠西等陌生地名,讓他深感自己所知甚少,因此符合典型「元淮模式」,只要週末中午有空檔,他就會獨自到附近鄉鎮用餐。他還閱覽許多旅遊書籍、網站,並常常請教居民關於當地歷史、文化等,由於他固定會去幾間小餐館用餐,和老闆也逐漸熟稔起來,透過閒聊的方式,對於不同鄉里的了解愈來愈深刻,也漸漸對台南產生一種第二故鄉的歸屬感。元淮總是迫不及待地和妻子分享新奇的台南經驗,希望增添她對台南生活的憧憬和想像,期待在幾年後家裡情況更為穩定了,她能夠搬來台南長住。這一段時間沒有愛妻相伴在側,元淮時常安慰自己,此時他必須完全投入工作,確實沒有足夠的時間經營夫妻生活。

靠著勤奮的雙腿,以及寬廣的心胸,元淮成了貨真價實的「台南通」! 他最喜歡的,就是在談話中和員工分享對在地文化的認知,例如:他和一位來自大營的面試者談話時,會說:「大營我熟,我不久前才去過。」或是與一位住在林莊的林先生閒談時,可以問道:「你姓林,這是住林莊的理由嗎?」另一日,在得知蘇志忠原來住於蘇厝後,元淮也難以自制地問道:「你住蘇厝? 是因為那是你的村莊嗎?」一向認真嚴肅的蘇志忠尷尬地告訴他:「純屬巧合、純屬巧合。」

元淮的鄉鎮之旅,最意外的收穫是找到了自己的城鎮—左鎮。初訪時,他便立即興奮地問著當地人:「這裡的居民是不是很多人都姓左呢?」可惜大多數人都搖頭:「不知道、不知道。」

元淮的文化探索還讓他找到了茂迪的專屬神明。某一日他遊歷廟宇,意外看到一座太陽神,他當下開玩笑地指定這尊神像為茂迪的守護之神,也讓名氣有限的太陽神有機會列入關公等固定仙班,成為科學園區企業守護神之一。

員工對於元淮這種努力貼近在地的用心,對台南的認識甚至勝過許多當地人,莫不感到印象深刻,而且不少員工時常會向他開玩笑說:「台南你這麼熟,怎麼不考慮去當導遊呢?」

(圖/台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FunTime提供)
元淮靠自己的努力,成了貨真價實的「台南通」。(資料照,圖/台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FunTime提供)

換個角度來看,和在地文化的連結更是一趟自我重新認識之旅。

 

在台灣扎根之後,元淮觀察到一個有趣的現象,美國人雖然表面上較有禮貌,但是人與人之間往往較為疏遠,可是在台灣大多數人都是真心關心彼此。除了濃厚的人情味,元淮特別喜歡台灣隨和、自在的相處模式。他認為美國的開會場合通常較為正式,但若是在台灣與人開會、洽公,對方大多會問:「我們要在哪兒吃飯呢?」起初他都會感到疑惑,反問他們:「我們有說要吃飯嗎?」對方有時還會逗趣地回答:「沒飯吃就沒會開!」

隨和樸實, 以身作則

重新找到第二故鄉後,元淮體認到自己雖然是華裔美籍人士,但是他身在美國時是美國人,回到台灣仍然可以是個台灣人,因而發展出多元的自我認同。元淮的管理模式,在台灣這個人情社會顯得恰到好處,他和員工之間沒有距離感,也對員工相當照顧,員工對他而言,是家人也是好友。

當公司成功之後,元淮也從未覺得自己高高在上,他始終維持隨和、樸實的生活態度,也沒有改變過散步的習慣。他時常從公司步行二十分鐘到園區內的迎曦湖,沿著岸邊慢步沉思,享受短暫的寧靜時光。雖然經濟基礎大大的提升,他還是一樣住在基層員工的單身宿舍小套房,持續固守大夜班警衛的兼職工作,許多需要向夜班警衛報告大小事宜的大夜班同仁,一看警衛竟然就是公司的CEO,都感到目瞪口呆。元淮的警衛任務是個奇觀,也可以視為公司勤儉文化的象徵,為了節省支出,元淮、鄭福田和張國恩等人以身作則,出差時搭乘的是經濟艙,住的是廉價的商務旅社,至於元淮的公司配車,則是國產的Nissan Cefiro。近朱者赤,茂迪的第一代員工大多也都成為自發性的省錢大師,即使出差的花費能報公帳,他們通常都自願以承租汽車再搭配火車與飛機等最廉價的組合,還會自發性地共住一房。

最不喜歡雙面人的元淮,不論是對總經理張國恩或是清潔工都一樣真誠,因此在員工眼中的他,自然成為一個沒有架子又樂於分享經驗的老闆。就算員工人數暴增,元淮依然會把握所有和員工互動的機會,不論用餐、公司活動還是在走廊巧遇,他都會主動打招呼。他甚至禁止高層管理者「集中坐在同一桌」吃飯,自己總是拿著餐盤隨機挑選不同的餐桌,詢問受寵若驚的下屬:「我今天可以跟你們一起吃飯嗎?」這時他便會加入員工的對話,聆聽員工對公司的看法。

就像他說的:「老闆可以名正言順地向雇員詢問:『對於公司有什麼看法嗎?』他們或許會回答『這個不好、那個不好』,這就是可以跟他們討論的好機會。起初有些員工還是無法敞開心胸,難免有所保留,可是一起吃過幾次飯後,這種狀況通常就會改善,莎士比亞有句名言是這麼說的:『老老實實最能打動人心。』一開始時,員工雖然有些緊張,搞不好想著:『我不過是個技術員,竟然要和CEO閒話家常。』不過一旦他們了解到我的誠心和守口如瓶,就會向我吐露真言。」不過還是有些員工的個性比較內向,就是無法突破心結對老闆暢所欲言。元淮以前也是性格內向的人,所以能夠理解、尊重他們。

和國際接軌的婚禮

元淮將茂迪視為一個大家庭,特別重視員工的家庭日,而且自從他參加公司第一位結婚的同仁吳錫民的婚禮後,只要他人在台灣,就會盡量參加員工的婚禮,張國恩、蘇志忠等高階主管也會陪同出席。參加婚禮確實相當花時間,這在許多純商業思維的管理者眼中,往往會被視為是過度的時間稀釋,但元淮的想法是:「我還是得吃晚餐啊! 有什麼比和同事一起享用佳餚、聊天、共度時光更美好的呢?」

雖然在宴席中,元淮不免和同桌的公司同仁談到工作,不過他確實打從心底陶醉在婚禮的歡樂氣氛中,愛拍照的他還成為攝影師,穿梭在會場中,替新人和賓客們留下幸福開心的身影。就連許多公司視為禁忌的辦公室戀情,他也一樣抱持著祝福的態度,夫妻檔員工結婚生了小孩,他還會開心地說:「太好了,這是茂迪之子!」

元淮以往習慣的是飯店式婚禮,可是來到台南參加了員工的婚禮,他打從心底愛上傳統的辦桌文化,還以獨特的方式讓婚禮和國際接軌。有一次他在紅包裡面放的是歐元,有時還會帶著正好訪台的外籍賓客一同參與婚禮,真如員工笑稱的「他是台南導遊」。對於這些意外多了婚宴行程的外籍賓客來說,這是個難得又難忘的經驗,能夠親身體驗台灣在地文化風采,不像一般觀光客往往只能接觸到社會的表象。

身為台南觀光大使的元淮,時常帶國際嘉賓走訪當地廟宇,尤其是以往他探訪左鎮時找到的噶瑪噶居寺,這間藏傳佛教寺廟莊重典雅,就像一個大型的裝置藝術,總令人駐足讚嘆。

開創新能源時代:台灣太陽能教父左元淮的傳奇人生_立體書封。
《開創新能源時代:台灣太陽能教父左元淮的傳奇人生》天下文化出版提供。

*本文選自天下文化出版《開創新能源時代:台灣太陽能教父左元淮的傳奇人生》左元淮為台灣太陽能教父、茂迪光電(曾為台灣股王)開創者,雖已不在人世,但他對台灣新能源產業發展、幸福企業經營有許多見解,在勞資關係緊張的今天,仍值得企業管裡讀者閱讀,奇美許文龍先生還特別專文推薦。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