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來勞動生產率持續墊底!新冠肺炎猛攻下,日本會被踢出G7嗎?

2020-04-15 16:19

? 人氣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美聯社)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美聯社)

「你應該知道的是:日本勞動生產力持續下滑,除了工時長,疲乏的經濟增長率也是主因之一。日本政府能否透過『勞動方式改革』扭轉此一局勢,仍有待觀察。」

日本生產率本部公佈的《勞動生產率國際比較》顯示,基於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資料,2018年日本勞動生產率為一小時46.8美元(購買力平價換算為4744日圓),在36個OECD 成員國中排名第21名。這個數值不到愛爾蘭(102.3美元)和盧森堡(101.9美元)的一半,也只有美國(74.7美元)的60%。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日本政府將「勞動方式改革」作為重要課題,力圖提高生產率,而自從留有調查記錄的1970年以來,日本就一直慘澹地穩坐七大工業國組織(G7)的最後一名。

2018年,日本的單位時間勞動生產率在36個OECD成員國中,排名21。(圖片取自nippon.com)
2018年,日本的單位時間勞動生產率在36個OECD成員國中,排名21。(圖片取自nippon.com)

 

日本自1970年以來,單位時間勞動生產率在G7國家中,皆居於最後一位。(圖片取自nippon.com)
日本自1970年以來,單位時間勞動生產率在G7國家中,皆居於最後一位。(圖片取自nippon.com) 

拿日本的勞動生產率與美國進行比較可以發現,「單位時間」和「人均」勞動生產率水平均為美國的60%多一點。2000年曾是美國的70%左右, 2010年降至65%左右,近年來更是呈現出差距擴大的趨勢。

近年日本和美國的「人均勞動生產率」和「單位時間勞動生產率」,呈現差距擴大的趨勢。(圖片取自nippon.com)
近年日本和美國的「人均勞動生產率」和「單位時間勞動生產率」,呈現差距擴大的趨勢,主要與日本疲弱的經濟成長有關。(圖片取自nippon.com)   

勞動方式改革初見成效,「經濟增長率低落」是影響勞動生產率的主因之一

由於「勞動方式改革」產生了一定效果,過去一直被稱為「日本低效率象徵」的長時間勞動,從2000年的1821小時壓縮到了2018年的1680小時。比美國的1786小時(2018年)還要少100小時。但由於日本的經濟增長率一直低於美國,所以單位時間生產率的差距仍在擴大。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nippon.com》

◎ 加入《下班經濟學》粉絲團,給你更多財經資訊 

◎ 訂閱《下班經濟學》YouTube頻道,精彩節目不錯過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