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人的華爾街】一樣被主管罵,為何女性的意見讓你更不高興?

2020-04-15 09:25
研究指出,員工若受到女性主管的批評,相較於男性主管,呈現較低的接受度與較多的抱怨。(圖/ Unsplash)
研究指出,員工若受到女性主管的批評,相較於男性主管,呈現較低的接受度與較多的抱怨。(圖/ Unsplash)

 

在婦女節過後、性別越來越落實平權的今天,筆者不禁仍要指出一個殘忍而現實的數據:在美國Russell 3000指數中,由女性領導位置的公司僅有167個、約當6%。更不幸的是這個數字,已經是過去10年增長一倍的結果,不難想像過去女性在工作環境中的處境有多艱困。

這還不是結尾,就算女性好不容易當上CEO,被換下來的機會也大幅高於男性。在Russell 3000指數中,有307家企業的CEO於去年新官上任,當然,其中僅有26位是女性。而且到了今年,26人中已經有17人下台,位置在一年後就被頂替。除此之外,另一份數據(Network of Executive Women)同時指出,在接受調查的40萬名美國勞工之中,有27%的資深女員工離職,相比資深男員工離職率僅有7%,女性失去工作(不論原因)機會高出近4倍。我們可以發現,女性不只難企及高階管理職,儘管當上了,離職率也遠遠超過男性。

京都電車上的兩位日本女性戴著口罩搭車。(美聯社)
女性資深勞工失業的機率遠大過男性,而且她們的升遷之路更加明顯受限。(美聯社)

到底為什麼?男女的能力真的差這麼多嗎?

家庭是永恆難題

女性被面試時,常常會被問到私人問題,例如:「你結婚了嗎?」、「未來幾年有生育規劃嗎?」,或者「家裡有幾個小孩啊?」這類涉及家庭的問題,都暗示著玻璃天花板至今仍然存在。

女性在社會上,往往被賦予「生育、育兒」的任務,主管任用女性員工前,難以避免地會去考慮女職員會不會一進公司就請產假,導致應徵工作時,相較於男性,女性累積年資自然更顯不利。華爾街日報透過動態圖表顯示,這就阻塞了職場升遷這條「水管」的相當一部分-試想如果沒有機會成為營運長、區域經理,又怎可能躋身執行長的候選人?

在國內,兩性勞工除了機會有別,同工不同酬這個情況也仍然顯著。根據主計處2019年的資料,女性的平均時薪是292元,男性則是340元。也就是說,若男女要拿到相同的薪水,女生必須比男生多工作52天。這顯示女性在職場上除了更容易被開除、更難被拔擢等不利處境,連薪水也長期偏低。

「在專業領域上,女性薪資一律打8折!」

若女性為了生育離開職場,必然造成薪資斷層,累積年資上產生不利影響,造成「同工不同酬」的結果。不僅如此,有時儘管沒有年資的問題,男女明明做一模一樣的事,女性的薪水就是不如男性。

沒有使用社群媒體,但長期關注性別不平等的娜塔莉波曼,感到十分不公。曾演出「黑天鵝」、「星際大戰」與「雷神索爾」的娜塔莉波曼就曾忍不住公開指責男女酬勞懸殊的怪象:「在專業領域上,女性的薪水通常是男性的8成。不過,在好萊塢裡,女性的片酬更是只有男性的3成。」她直呼這實在是太瘋狂了!

娜塔莉.波曼對同工不同酬感到十分氣憤。(圖片取自娜塔莉.波曼臉書)
娜塔莉波曼對同工不同酬感到十分氣憤。(圖/ 娜塔莉波曼臉書)

「女生念文科、男性念理科」 男女薪資愈差愈大

回歸到造成薪資差異的最根本原因,恐怕從學生時代開始,就注定了男女薪資的差距。我們恐怕不記得自己到底是從哪裡得到「女生文科好、男生數理好」的刻板印象,但每個人一定或多或少聽過這個說法。 (相關報導: 疫情指揮官變偶像!女性領導加拿大防疫策略 有助激勵女性投入理科領域 更多文章

這個深植在每個學子心中的觀念,可能造成女生在選擇校系時,在沒有特殊喜好下,自然地選擇文、法、商,而男生則往資工、醫科發展。在華人社會理,工程師或醫生等理組科系的職業薪資明顯高出文、法、商,讓男女在一開始選擇專業領域時,就注定了未來薪水的落差。

喜歡這篇文章嗎?請作者喝杯咖啡支持他

請他喝杯咖啡
更多文章
中國外交官夫人致函「討拍」 美威斯康辛州議長回信只寫一個字:瘋子!
華爾街日報》新冠疫情對中國貿易的影響緩解,但出口前景仍黯淡
獨家》強化首都衛戍!憲兵率先接裝雲豹30機砲車,近期實施射擊訓練
中國駐泰使館提一中原則,泰國網友嗆爆:不要再說什麼都是你們的,香港、台灣是一個國家
美議員要查譚德塞與中國關係!7名共和黨參議員要求提報資料解釋,準備舉行聽證會
防護衣不夠了,只能穿垃圾袋!大阪市長向民眾求救:把雨衣捐出來
國1匝道高架橋吊梁 18日封民族大中路口
中石化大社廠冒黑煙 高市環保局火速告發
吸引外師投入雙語教育 高市教育局與文藻簽約
推高雄戶外愛情旅遊 葉匡時愛之鯨前拍婚紗
高市四月好書聆聽寂靜 領讀者追求內在寂靜
彰縣世界閱讀日 宣布彰化與世界同步
旅美婦沒健保、帶病返台卻要國人別計較?王鴻薇痛批:蘇貞昌「逢中必魔、逢美必佛」
俄羅斯是中國防疫破口!常駐俄華人曝:被隔離還趴趴走,街上8成的人沒戴口罩
彰化新港十八庄送大爐 新增登錄為彰縣民俗
不爽被她「呃⋯」 顏擇雅列8點酸新加坡:很羨慕李家有內鬥連續劇可八卦
清大分析感染風險最高5地區「第3竟是嘉義市」 蔡詩萍點出最大主因
新冠肺炎改善台灣國際收支?謝金河曝台觀光弱點:這數字值得政府反省
感染新冠肺炎未必免疫!醫揭「二次感染」嚴重性:恐24小時轉危重症
誰是新冠肺炎受災戶?國有地降租雨露均霑 水泥礦業、綠電爽搭「紓困便車」
自身難保還要紓困?政府砸千億基金預算支應,背後虧損窘境曝光
為何一塊香皂讓肺炎病例減少48%?專家:「大腦會記得香味,提醒你多洗手!」
風評:零確診下的「粉紅口罩」與「華航正名」
巴菲特剛剛說不賣,為何忽然拋售航空股?我從股神轉變學到這3件事
世衛替中國護航是一場災難!川普正式宣佈:美國將停止資助世界衛生組織
林建山專欄:新冠疫後的無工無薪社會
疑似隱瞞疫情、廣州歧視黑人引反彈 《華盛頓郵報》:全球不只川普嗆中國
孔令信觀點:警示新冠病毒「人傳人」的責任,絕對不在台灣
劉大年觀點:新冠疫情下美國總統大選
趙春山觀點:譚德塞對臺灣嗆聲,「一石二鳥」!
韋安觀點:蘇貞昌與蔡英文之間的三道陰影
呂紹煒專欄:從蘇貞昌的「酒店紓困」談起
觀點投書:請蔡政府在紓困振興方案也要「超前部署」
觀點投書:防疫成功恐為兩岸風暴前的寧靜
觀點投書:遊戲的坑可以棄,但我的膝蓋不能跪地
觀點投書:我也上網攻擊譚德塞
觀點投書:譚德塞繼續玩火,中國到底還能撐他多久?
觀點投書:譚德賽的風波讓台灣更加團結
受夠職場上的一切?學習化解工作挫折比頻換工作更重要:《我只想好好上班!》選摘(2)
新冠肺炎「大封鎖」將拖垮貧窮國家!G7財長:暫時豁免76個窮國的債務
IMF估台灣經濟大幅衰退 國發會:紓困與振興並進,降低疫情衝擊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嚴重 IMF:台灣今年經濟將衰退4%!
疫情外溫情 熱心農民送鮮蔬由議員轉贈需要民眾
泰國潑水節 蔡英文推特全泰文發文:盼大家更加幸福
兒童口罩到底要怎麼網購?準備四樣東西,三步驟輕鬆完成
不只是AI奇才,也是《魔獸世界》的「福克斯大神」...陳昇瑋逝世讓老玩家淚憶:曾一起膜拜他
「蔡英文520就職幾乎確定從簡!」黨政人士:府前集會、國宴恐取消
第2波捐贈口罩啟動》8歐盟國家分130萬片 8新南向國家共160萬片
免費聽音樂一個月還能追劇!KKBOX限時大放送三步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