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民進黨「台灣優先」的謊言,蘇院長應該道歉

2020-04-16 06:00

? 人氣

行政院長蘇貞昌(見圖)日前稱國民黨立委陳玉珍因「台灣不是國家」的言論而認為其「沒資格當國會委員」(資料照,顏麟宇攝)

行政院長蘇貞昌(見圖)日前稱國民黨立委陳玉珍因「台灣不是國家」的言論而認為其「沒資格當國會委員」(資料照,顏麟宇攝)

1月11日經過2020年大選的台灣,社會之間不同聲音的激烈碰撞達到了最高點,理應在結果塵埃落定後而減少情緒的高漲,卻因為疫情逐漸的擴大和爆發而再次甚囂塵上持續至今,多元、民主的精神也因為極端意識形態的高度衝撞而蕩然無存。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回顧這幾個月以來的許多議題,都可以見到不同意見激烈辯論的情況。除了疫情相關的議題是媒體高度集中的「熱門話題」之外,近期深受討論的,其實還有「國族認同」的議題。近日,來自金門的國民黨立委陳玉珍在兩次國會質詢時都向行政院長蘇貞昌「討教」國名問題,突顯出並反映了來自金門人不同於台灣人的想法;而蘇院長回擊的「沒資格當國會委員」以及「沒有台灣還有什麼中華民國」相關言論,也促使了台灣社會再一次的討論「國族認同」議題。

回歸到理性探討上,不論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在台灣」抑或是「中華民國台灣」,「中華民國」這四個字對現今的民主社會來說,都抱有不同的看法與認同。而「我是甚麼國家的人?」這一個問題也隨著國際局勢的變化以及台灣政黨結構的改變,持續地產生變化並逐步形成在認同差異上的紛爭。

20200410-國民黨立委陳玉珍(見圖)向行政院長蘇貞昌表示,自己到哪都敢公開講中華民國。(潘維庭攝)
國民黨立委陳玉珍(見圖)向行政院長蘇貞昌表示,自己到哪都敢公開講中華民國。(潘維庭攝)

依據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的2月14日公布的2019年民調結果,在「台灣人/中國人認同」的部分,認為「我是台灣人」的選項為58.5%;認同「兩者都是」的占34.7%;認同是「中國人」的為3.5%。至於在「政黨認同度」的部分,將近有40%的民眾保持「中立無反應」;支持「民進黨」占有28.6%;而支持「國民黨」則占24.1%。政黨支持者的國族認同,依照台灣選舉與民主化調查(TEDS)公布2019年12月的調查數據可以看出,國民黨支持者的「雙重認同」者占有六成;民進黨支持者的「雙重認同」則占有近兩成;而中間選民的「雙重認同」部分占近四成。

所以從以上數據分佈的層面可以看出,「國族認同」的議題雖然在數字的部分依不同層面的結構而有所高低起伏,但是二分法後的「總體四成跟六成」的認同分佈情況,仍然符合民主、多元的精神要素,並且對民主社會來說,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但是問題就在於,台灣現今的衝突對立嚴重,導致人們因為自己的認同不符合某些人的期待,遭受到可能來自根本不認識的人的嘻笑謾罵、言語霸凌,從而噤若寒蟬。蔡總統曾說過:「沒有人應該要為自己的認同而道歉。」同理,台灣是一個多元族群共榮的社會而非一元化社會。因為認同的不同而去肆意批評他人,在制度層面有違多元民主、尊重少數的精神;在道德倫理上也有違包容與理性。

再從制度的層面來看,「中華民國」的憲政體制與民主制度,仍然支撐著具有實質「治權」下台、澎、金、馬地區整體的社會運作。因為在「分權制衡」的機制下,保障了政府部門整體的運作與組織完善,而在良好的民主制度之下,各政黨以成為執政黨為目標,需要將選民的利益放在優先位置並且以造福社會為宗旨,否則將會得到市場機制的淘汰。所以從這樣的脈絡來看,民進黨所提出「台灣優先」的導向就是一個「借殼上市」的概念,因為在現存機制的運作下就已經讓一般民眾多有爭議,倘若希望藉由拋棄「中華民國」而擁抱「台灣」的做法來「牽拖」大部分選民的支持,無法使人民確定民進黨是否是真正的重視人民與社會福祉,抑或是僅保持「民進黨優先」呢?

*作者為黨革青成員、金門青年,外交所碩士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