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蔡英文第一個要挑戰的是自己

2014-05-28 11:59

? 人氣

回任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挑戰最後一哩路之前,得先挑戰自己。(余志偉攝)

回任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挑戰最後一哩路之前,得先挑戰自己。(余志偉攝)

沒有蜜月期,因為不再是新鮮人。蔡英文28日正式接(回)任黨主席,政壇反應遠不若當年民進黨在野她接任時期,遑論社會反應幾可以波瀾不驚形容。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第一任黨主席時期,光是性別就足以構成社會對她好奇、乃至期待的原因,有想法、偶露小女兒態、言詞邏輯講究嚴謹不露破綻、選舉姿態和語言相對生澀、學者或技術幕僚性格超過民進黨所熟悉的選舉政客性格…,這樣一位自陳「不太像民進黨人」的黨主席,於民進黨在野期間穩住政黨士氣,還一路上攀,讓馬英九的連任之路驚險萬分。

然而,民進黨的最後一哩路終究功敗垂成,此刻即使馬政府聲望持續低迷,民進黨是否能在未來兩年內的兩次大選,連續達陣以迄重返執政,還是大有保留。比方說,年底九合一選舉,普遍預估國民黨會輸,因為台中胡志強迄未看出起色,林佳龍幾乎穩操勝券,僅此一席即是決勝關鍵,卻與蔡英文無關;至於2016大選,不論在兩岸政策、憲改主張、甚至最簡單的朝野對話,蔡英文都尚未展現大破大立的氣魄,最重要的是,基於過去從執政到在野,她的表現似乎距離「大破大立」總差這麼一點。

兩岸政策是典型。兩岸經貿架構協議(ECFA)讓她與馬英九交鋒卻敗陣,蘇貞昌擔任黨主席兩年,堅守基本教義立場,蔡英文儘管「口頭鬆動」,甚至讓智庫主持人林全出訪大陸,但終究沒能表現出「領導在野轉型」的魄力,反倒是謝長廷更勇於承擔。在太陽花學運反服貿、林義雄禁食結束反自由經濟示範區,看不出蔡英文有力抗老小、為民進黨的兩岸政策突圍的意向。這曾經擋了她攀頂的最後一哩路,看起來還得在原地打轉。

即使公民團體提出的憲改主張,蔡英文的回應也極具蔡式風格:「可以討論,但這是浩大的工程,需要時間處理。」到底是否支持內閣制,她不願意表態,把憲政問題擺在「國會與民意脫節」,認為「解決國會代表性之後,總統制或內閣制的辯論才有意義」,此言未必錯,但是,第一,國會是經過減半後才成為如今面貌;第二,政黨代表同樣是修憲後的結果,不分朝野的政黨代表在立法院都看不出太大功能和作用;第三,包括前述兩點以及最為人詬病的「朝野協商」都是為解決國會亂象和代表性爭議的結果,顯然亂象非但未解反而更大,何以致此?朝野政黨可能要負更大責任,永遠只知朝野杯葛相抗、不諳溝通對話調和妥協的政黨,不論在國會席次再減或翻倍,情況不會改善。

那麼要有效改革國會多元代表性和代議政治效能的蔡英文,做好政黨領袖對話的準備了嗎?就像當年馬英九無法想像總統直選的可能性,與馬政治性格相近的蔡英文大概也很難想像大格局憲改的可能性。已經不是新鮮人,沒有蜜月期的蔡英文,回任黨主席,第一個要挑戰的可能就是她自己的侷限性。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