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武漢肺炎紓困,可救急不能救窮

2020-02-11 07:20

? 人氣

武漢肺炎衝擊經濟,其中以觀光旅遊為重災區,政府祭出紓困措施。(美聯社)

武漢肺炎衝擊經濟,其中以觀光旅遊為重災區,政府祭出紓困措施。(美聯社)

行政院召開針對受武漢肺炎衝擊的產業進行紓困會議,初期預計投入50億元上下進行紓困。50億元的資金看起來不算太少,但相較全國受到影響衝擊的產業,則無異滄海一粟,因此政府應慎選項目,否則必然虛擲浪費。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納入紓困方案的產業涵蓋相當廣,包括觀光相關產業、農業、工業,重災區則是航空業、遊覽車、旅行社、旅館等觀光業的核心產業;預定的措施包括包括補貼旅行社團損失、補貼旅行業融資利息、減免航班因退票展延產生的費用、無薪假員工培訓費用,長期措施則有觀光景點的提升改善等計劃。

以現況來看,武漢肺炎對經濟的衝擊,仍在發酵中、時間也會拉得更長。中國上周有40多個城市封城,現在已經超過80個,連上海、北京都開始「封閉式管理」,疫情何時緩和退去無人知,大部份的預測是高峰期尚未來到─有專家預測再1個月(即3月)可見頂,也有預測5月才是高峰期。

而10日中國開始復工,有些工廠順利復工,有些則因擔心影響疫情未得到官方核准復工─如富士康等重要的蘋果供應鏈廠商。因此對經濟的衝擊是從內需型、消費類、服務業擴散到製造業,原本寄望可以如SARS一樣,來得快也去得快,衝擊面只有一季左右,目前來看已無可能,上半年都會在武漢肺炎的衝擊波下,甚至現在已經出現第一家旅行社宣布放無薪假的案例,未來必然會持續增加。

雖然政府的紓困方案號稱「包括觀光相關產業、農業、工業」,但實際上農產品口中國雖受影響,但農業原本就有不少補貼機制;工業、製造業的衝擊目前仍未明顯,那些受供應鏈衝擊的企業也多半是中大型企業,本身有足夠的因應能力,因此,真正的紓困重點是觀光相關產業─每年台灣赴中國觀光人數超過400萬、中國來台觀光客也有100萬以上,如果影響期以半年計,來往之間觀光業少了250萬觀光客的生意,損失至少上千億,當然是重創。

不過,必須強調的是,台灣畢竟是實施市場經濟的資本主義社會,國家、政府原本就不必、更無能保障讓每家企業能持續存活、經營,每年都有數萬家企業關廠倒閉,政府不需要、也從來沒有拿出公款去救那些將倒閉的企業。

而企業倒閉原因,既有本身經營能力問題,亦有大環境的景氣循環、產業沒落等因素。這次碰上武漢肺炎引發對經濟與產業的衝擊,也是所謂的大環境因素之一。當然,在政治上,政府不可能啥事都不作,必然要提出一些因應措施,表示政府「有在作事」,不過,這些紓困方案也該審慎,原則上是「可救急勿救窮」,但不能亦不該拿納稅人的錢去補貼企業虧損;資金儘量投入對長期發展有益的項目,勝過短期效益。

從這個標準看,類似「補貼旅行社損失」這種事,當然就不該為之,否則,全台那麼多因各種原因虧損的企業,為何只補貼特定行業的質疑必然四起,甚至單以受武漢肺炎影響者,從航空業到旅行社、再到旅館、餐飲、觀點景點都受衝擊,政府難道全部都要補貼其損失嗎?而對因武漢肺炎影響營運引發的短期運轉問題,政府可協助業者從銀行融資,由銀行審核、掌控信用與風險問題,甚至政府協助減輕利息都可以,但不宜由政府負責融資、背負過高的風險。

至於所謂業者放無薪假時,給予員工培訓費用可由政府支持,坦白說,這其實就是政府找一個「莫須有」的理由塞錢給業者的理由罷了,交通部真要如此花費民脂民膏嗎?經費來源該訂特別條例還是動用預備金,以資金規模及時間長短、及避免特別預算不當的成長,應以動用預備金為之。

而在政府理所當然、社會毫無異議的支持紓困之餘,或許也該想想,何時開始台灣對給予產業、企業紓困,作得如此順理成章、理所當然、毫無異議?觀光業的紓困、補貼一波又一波,效果多大?要繼續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