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中美貿易第一階段協議之後

2020-01-17 07:20

? 人氣

細部來看,協議中市場開放、強化智財權保護等,只要中方願意落實執行,問題不會太大;但承諾2年對美增加採購2000億美元部份,是否能達成外界疑慮甚深。這個採購承諾以年份分,是要求2020年增購770億美元,2021年增購1,230億美元。以產品分,是增購約780億美元製造業產品、320億美元農產品、520億美元能源產品和380億美元服務業產品。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坦白說,以過去每年中國從美國進口金額不到2000億美元來看,2年要增購2000億美元,幾乎不可能達到;一來是中方必須有實際需求,二來美方要有足夠的供應量,三來在中方減少對美國依賴的政策下(如半導體),2年增購2千億的難度高。偏偏川普是生意人,對採購金額的重視程度高於其它,屆時兩國為採購是否達標再翻臉機率大,時間點則落在大選前後。

此外,中美在各個領域的明爭暗鬥還會繼續,最明顯的就是「科技冷戰」不止,兩國簽了協議但對華為等列入實體清單企業的下步,仍毫無交代,而且看起來要繼續打下去。美國固然未把華為利出清單外,甚至還專挑中方有競爭力的科技企業,持續增加清單中的中國企業,全力推動「去中化」。

但同時,中方也加大科技自主性的投資,大幅增加半導體投資、大力挖角人才;華為也繼續「去美化」─新公布的智慧手機,華為就宣稱「內部已無使用美企零組件」。全球5G市場上,美方持續遊說各國封鎖華為,中方則利用各種關係全力突破,這場爭鬥至少還會持續幾年。顯然兩國都在為下次再爆發貿易戰先作準備。

不過,即使只是短暫的和平,還是對全球經濟有幫助,中國經濟可望止跌,今年成長率「保6」的可能性增加,台灣經濟因此可望受惠;未來戰火可能再起,所以供應鏈的移轉,雖然速度可放慢但還會持續。台灣最佳的「處世之道」仍在儘量少選邊站,左右逢源、扮演緩衝與中介角色,才是追求最大利益之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