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看光復高中事件:台灣不是特例,亞洲人對二戰、納粹歷史的認知「不太一樣」

2016-12-28 18:44

? 人氣

CNN分析,亞洲民眾對納粹的厭惡不若歐美民眾深。(圖/取自網站)

CNN分析,亞洲民眾對納粹的厭惡不若歐美民眾深。(圖/取自網站)

新竹光復中學學生扮演納粹遊行事件延燒至今,外國媒體也紛紛加以報導。由於類似事件在亞洲各國一再重演,包括CNN與《紐約時報》均認為,亞洲國家學習二戰歷史的重點多半聚焦太平洋戰爭,對歐洲戰場了解不深,加上亞洲人民普遍對強人領導較有好感,因此不像歐美國家一般對納粹聞之色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新竹市光復高中高舉納粹旗
新竹市光復中學因為納粹扮裝遊行引發極大爭議。

亞洲國家不乏類似案例

光復中學23日舉辦變裝秀活動時,有學生扮成德國納粹,包括服裝、旗幟、軍徽等裝扮,還用紙箱製作戰車,模仿納粹親衛隊校閱場景,引發國內輿論批評,以色列與德國駐台辦事處都對此強烈譴責,校長程曉銘引咎辭職,總統府也請行政部門追究校方責任,要求校方嚴加檢討並強化相關教育。

此事件在台灣媒體發酵,多家外媒也轉發消息,包括德國《明鏡周刊》(Der Spiegel)、美國CNN、《紐約時報》、《時代雜誌》和多家以色列媒體都紛紛報導。這些外媒共同指出,亞洲民眾因為納粹扮相而受到輿論壓力的例子不在少數,就在上個月,日本大型女子團體「櫸坂46」就因為舞台裝扮與納粹極為相似,被迫向大眾道歉,韓國流行女團PRITZ在2014年也發生過一模一樣的事件。

東亞教育著重太平洋戰爭多過納粹

瑞典非政府研究機構「安全與發展政策組織」(ISDP)向CNN指出,亞洲一般民眾對納粹的觀感恐怕與歐美大眾並不相同,該組織認為,對東亞人民而言,構成第二次世界大戰歷史最重要的事件是日本帝國入侵,而非納粹德國與其領袖希特勒(Adolf Hitler)。

《紐時》也點出,東亞的二戰歷史教育大部分著墨在太平洋戰爭,對猶太大屠殺的史實知之甚少,台北可巴德猶太協會(Chabad Taipei Jewish Center)雖對這起事件表示遺憾,但該會主席方恩格(Ross Feingold)也對《紐時》強調:「這起事件與『反猶太』(anti-Semitism)情節並無關連。」

身穿軍服的納粹正在將猶太人分成2群,一群送往勞動營,一群準備送去毒氣室。(圖/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身穿軍服的納粹正在將猶太人分成2群,一群送往勞動營,一群準備送去毒氣室。(圖/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納粹大屠殺中的死屍堆積如山。(圖/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納粹大屠殺中的死屍堆積如山。(圖/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納粹符號成「美學」 真心崇拜者不多

ISDP人員布雷南(Elliot Brennan)告訴CNN,外界或許可以從文化相對論的角度看待這起事件,相較對大屠殺有切身之痛的歐美國家,納粹符號在亞洲經常是象徵性大於歷史意義。布雷南分析,亞洲甚至有為數不少的人崇尚「納粹美學」(Nazi-chic),有點類似70年代龐克文化興起時,不少西方年輕人為了挑戰父母與體制,故意臨摹老一輩視為禁忌的納粹裝扮。

「當然,一定有一小部分的納粹模仿者真心崇拜法西斯主義或納粹德國,但真的不多。」布雷南如此說。

《明鏡周刊》身為最先報導此事件的德國媒體, 該新聞登上《明鏡》臉書專頁後,不免引來德國網友熱烈評論,最多按讚次數的網友維內爾特(Mirko Wehnert)留言稱:「噢,又是一個藝術表達。看來我們的歷史還沒有在整個世界裡扮演足夠有意義的角色。」網友呂特爾(Julian Rüther)則批評:「這活動是被權威允許的,這些台灣人顯然缺乏足夠的歷史敏感度。」但另一位網友也回應他:「你又了解台灣歷史了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

王穎芝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