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爾德專欄:向絕境中的香港人傳達希望

2019-11-20 15:00

? 人氣

香港「反送中」抗爭現場已從街頭轉戰到大學校園(圖為香港理工大學)。(美聯社)

香港「反送中」抗爭現場已從街頭轉戰到大學校園(圖為香港理工大學)。(美聯社)

看到十一月香港街頭抗爭,很難會認為這場延續到冬天的「香港之夏」有和平落幕的機會。這已非一場偶發失控的街頭抗議,而是一場城市戰爭,愈來愈多香港市民上街與日趨殘暴的警方開戰。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是場戰爭,香港已陷入革命的情境。

九月初,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先透過《路透社》傳出鴿派訊息,接著撤回送中條例修法,當時香港之夏似已步入尾聲。

港府的盤算是,那些「和平理性非暴力」的一般市民會因港府撤回修法而退出抗爭,只賸下被林鄭視為「真正暴力抗議者」的勇武派還持續在街頭。原本北京與港府認為勇武派只是一小撮人,最多兩、三千名,應很好對付。林鄭也不斷呼籲一般市民與勇武派「割蓆」。

這種割蓆策略卻因《禁蒙面法》出台而破功,在街頭與警方勇武對抗的年輕人愈來愈多,支持勇武派的市民也增加。中共四中全會後,北京對香港策略愈趨嚴峻,港警更暴力,香港這座城市已全面陷入烽火。

在這種情境下,要求抱著攬炒決心的抗爭者回到「和理非」已不可能,因為他們已看不到出路;在這個時候去譴責他們扔汽油彈也無意義,因為他們已視暴警為讎寇。這是場戰爭。

之前許多人憂心香港年輕人會步巴勒斯坦抗爭者後塵,成為一群生命還沒成熟,就自殘殉道的年輕人。也有人警告香港會變成一九七○年代的北愛爾蘭,愛爾蘭共和軍與英軍長期暴力衝突。

1972年北愛爾蘭爆發「流血星期日」衝突,英軍射殺沒有武器的示威者十多人,引發暴力衝突。(AP)
1972年北愛爾蘭爆發「流血星期日」衝突,英軍射殺沒有武器的示威者十多人,引發暴力衝突。(AP)

九月時,香港看起來不會走到這麼慘的一步,但如今這個悲劇很可能發生。對北京而言,現在賭的是,香港的外資不會大舉落跑,香港股匯市能維持平穩。阿里巴巴再度計畫於香港上市,應該就是北京向世界宣告要穩住香港經濟的動作之一。

不過,北京一直從經濟面看香港問題,正是香港危機如今難解的原因。當一個世代的年輕人已對生命絕望,再誘之以利有用嗎?
面對香港危機,香港以外的人能做什麼?

長期關心人權議題的台灣學者吳豪人,十七日在「撐香港,要自由」晚會上說:「只有賦予希望,才能勸阻自殘。我們要做的,是盡量傳達希望,傳達『全世界都是你們後盾』的連帶感。」對台灣人而言,撐香港不只是對「今日香港,明天台灣」的憂心,而是做為國際社會一分子該做出的人道實踐。

喜歡這篇文章嗎?

新新聞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