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26條措施融合促統,西進台人到底有感無感?

2019-11-15 18:00

? 人氣

北京推26條措施,說明申請居住證的台灣人還很有限。(郭晉瑋攝)

北京推26條措施,說明申請居住證的台灣人還很有限。(郭晉瑋攝)

北京二十個中央部會公布《關於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二十六條措施」),與去年出台實施的「三十一條措施」一脈相承,重點放在提供台資企業與在陸台胞「同等待遇」,其中針對企業與個人的措施各十三條,具體呈現現階段北京惠台政策。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紓解台企在貿易戰下的壓力

為台灣企業提供同等待遇的措施,包括:台資企業可同等參與重大技術裝備、5G、循環經濟項目、民航、主題公園、新興金融組織的投資建設,同等享受融資、貿易救濟、出口信用保險、進出口便利、行業標準制訂等政策,以及支持兩岸青年就業創業基地示範點的建設。

為台胞提供同等待遇的措施,包括:在領事保護、交通出行、通信資費、購房資格、參與文體活動、職稱評審、台商子女分類招考等方面提供便利。

「二十六條措施」延續了「三十一條措施」大力吸引台資與台胞前往大陸發展的主旨,也明顯把三十一條「同等待遇、量身定制、收益廣泛」的特質進一步細化。

而這些措施在大選前出台,亦令外界猜測是否蘊含政治考量。尤其最引發台灣反彈的是第十四條:「台胞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外使領館尋求領事保護與協助,申請旅行證件。」雖然「旅行證件」定義模糊,並不等同於「護照」,從而避開了台灣人申領中國護照的適法性問題,但依然令不少人心存疑慮。

更多評論則從二十六條中嗅出了對台一國兩制先行的基調。相比三十一條的惠台,這次措施更有「誘台」的味道──為台資提供同等待遇既能緩解以出口為主導的台企在貿易戰下面臨的壓力,也提供更多制度紅利,譬如引導台資參與打造大陸5G產業體系。

大陸專家指出,台資在大陸獲得更多機遇,可以間接透過投資效應拉動兩岸貿易發展,緩解台灣對大陸長期的大額貿易順差。

但二十六條對現下真正生活在大陸的台灣人究竟有多實用?又是否提供了他們所需要的實惠與便利?事實上,不少人認為這一新出台的措施與切身關係並不大。

台胞從特殊外國人變特殊本國人

居住在北京的台灣文字工作者何遷表示:「說實在的,絕大多數便利,我都用不到。」他坦言自己是特殊案例──不在高校和企業就職,所以難以受惠於這次措施。

「因為二十六條主要還是瞄準高科技行業的專業人才,吸引在台灣院校有一定資歷的人才跳槽。再來就是讓台商可以與大陸銜接,鼓勵投資文創、承接市政工程項目等等。」何遷認為措施出台後,對產業界是具有吸引力的,「因為台灣市場的胃納就擺在那,公共工程有限,所以對建築、文創等行業來說,確實創造了新的空間。」

但何遷並不認為北京希望透過二十六條實現太多政治目標。「其實台灣人來了也都是悶聲發大財,他們回台灣也未必就會支持統一。當然大陸在乎的也不是這個──大陸比較想滴水穿石,形成某種口碑效應。」他認為北京目前的態度是放諸長遠,單方面用一整套的「制度銜接」啟動統一工程。

喜歡這篇文章嗎?

賈選凝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