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參考》賈葭專文:潛居日本15年 這個上海人真的豁出去了

2016-10-29 06:35

? 人氣

《含淚活著》紀錄片,敘述在日本艱苦打拚的上海人。

《含淚活著》紀錄片,敘述在日本艱苦打拚的上海人。

離開上海是需要勇氣的,尤其是那麼多人還打算擠破頭進入上海,獲得一個上海戶口或者居住證。唉,這些都是執念。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個週末,一部名為《含淚活著》的紀錄片在微博再次刷屏。我去翻了下,這部紀錄片在2006年就已經播出,導演張麗玲用了十年多的時間,跟蹤拍攝一位赴日打工的上海人丁尚彪,展示主人公不為人知的、艱難的打工生活,以及跟妻女相隔天涯的情感故事。

被觀眾所稱道的是,主人公這種「付出就有回報」的努力。不少人也把這部片子視為一部勵志片,認為老丁通過自己的努力,在上海買了房子,把孩子送到美國讀書定居,最後一家三口在美國團聚,是典型的「奮鬥改變命運」。其實,這樣的故事,在中國民間還有很多很多,老丁只是碰巧被導演發現了而已。

同樣是打工,同樣是從事被一些人看來是低等勞動的工作,為什麼老丁非要選擇在天各一方的海外打工?同樣是上大學,為什麼老丁非要堅持讓女兒去美國上大學?在上海已經有了房產,為什麼還要定居美國?這個案例雖然簡單,但發人深省的地方卻不少。

上海人的冒險

老丁這個故事並不複雜,放在一個大背景下看,也有其發生的必然。上海因為早年受歐風美雨浸潤,堪稱是中國最現代化的城市,也因為城市治理精細、市民精神余緒猶存等優點,常常被稱為「中國裡的外國」,或者是中國最像外國的地方,俗話叫「比較洋氣」,在文化上也相對多元,對海外的瞭解相對多一些,風氣當然也比較開放。

另外,由於鼎革後,許多上海人避走海外。上海人的海外關係之多,僅次於南粵和閩南,「往外走」本也是上海的傳統之一。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除了公派留學,還有很多上海年輕人通過婚姻等等方式,走出國門,這也符合「冒險家的樂園」的城市精神。

老丁作為一個上山下鄉回到上海的上海人,在社會的巨大變革之中,沒有甘於領取幾百元的退休金或者是買斷工齡,而是另闢蹊徑,到日本做「研修生」,赴日打工,這就是一個巨大的冒險。想想看,假如被遣返回國,45萬日元的啟動資金化為烏有,一切歸零。但他願意為這個冒險買單,即願意承擔這種可能的風險。

作為一個沒有合法居留身份的打工人員,這種暗無天日的日子的確是非常難捱的。不能辦信用卡,不能去醫院,不能做任何需要表明法定身份的行為,相信在大城市打工的外來人口都有同感。難得的是,日本和美國都不會地毯式搜索清查流動人口和黑戶,這使得老丁這樣的黑戶得以賺錢養家。

什麼是更好的活著

在一個正常的社會中,生活的品質取決於人們為此所付出的代價。通常而言,在公平且能自由競爭的環境中,個體才能真正表現出自身的能力,那些付出的代價,往往也會轉變為觸手可及的幸福。但很多時候,不是說個體努力,就一定會卓有成就,因為上升的天花板並不是由個體決定,而是由環境決定。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