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葭專文:你該看看五十年代的上海─這世界變蒼白了,因為這個…

2017-07-23 06:35

? 人氣

十里洋場老上海。

十里洋場老上海。

最近在看葉文心的《上海繁華——都會經濟倫理與近代中國》一書,可參照閱讀的是葉凱蒂的《上海·愛——名妓、知識份子與娛樂文化》。雖然兩本書的研究面向不同,但都有一個共同點,即上海從何處來?上海何以成為那樣的上海?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中國的現代化自上海始,中國的現代性自上海始,上海這個城市,幾乎形塑了中國現代化的道路。自1840年代以來,第一盞路燈,第一個抽水馬桶,第一個現代商場,第一個現代銀行,第一所教會大學,第一台汽車,第一個消防站,甚至第一次模特大賽。從此,這個五光十色、光怪陸離的城市,成為中國最現代化的城市。

兩本談上海的書,左:葉文心的《上海繁華——都會經濟倫理與近代中國》;右:葉凱蒂的《上海·愛——名妓、知識份子與娛樂文化》
兩本談上海的書,左:葉文心的《上海繁華——都會經濟倫理與近代中國》;右:葉凱蒂的《上海·愛——名妓、知識份子與娛樂文化》

第一個鐘樓——外灘海關大樓那個鐘,讓中國人第一次有了精準的時間概念,列車時刻表,公交車,大學上課,工人下班,戲院排班,商店開門,都在一個統一的秩序之下。一個完全顛覆古老中國的秩序正在形成。皮草、項鍊、戒指、化妝品、美容店、西藥、郵遞員、演員、記者、畫報,醫院等等,這是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一種更符合人性的生活方式,一種更有安全保障的生活方式,情趣、審美、戀愛、消費的快樂,都建立於此。人的價值被大大彰顯,人生的意義開始重要起來。

中產階級從周邊的江南各省乃至中原、嶺南湧入上海,認為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過上美好幸福的生活。月份牌上,一個標準的中產階級家庭有兩個孩子,一雙貓狗,住在洋房裏。他們可以在週末坐上黃包車去國泰看戲,大人孩子都西裝革履,然後去張園看當年的網紅穿著白紗裙比賽放風箏。如果不是被鼎革中斷,這樣的好日子是可以繼續的。

月份牌的韻味,十足十的上海。
月份牌的韻味,十足十的上海。

可是後來的上海,你們能想像嗎?最開始,先是洋人不見了。後來,不讓穿西裝,再後來,不讓讀英語了,外文書籍被沒收,洋貨不見了,喝咖啡是資產階級沒落的生活,旗袍換成了中山裝,大街看不見一條完整的大腿。進口的資生堂化妝品變成上海日化二廠的雪花膏,還是限量供應。先施百貨和新新百貨找不到任何標註外語字樣的商品。各種口號標語刷滿了南京路、外灘、淮海路。

月份牌的韻味,十足十的上海。
月份牌的韻味,十足十的上海。

這是什麼?這就是革命。這就是一個新中國。可是,那些幾年前在國泰戲院抱著孩子看迪士尼動畫片的中產們到底想過沒有,他們的日子怎麼會變成了這樣子?有沒有人,當年預感到格格不入呢?我記得張愛玲傳記裏有一個場景印象特深,她穿了一件網眼白毛衣,在作協會議上的一片黑藍色中山裝裏顯得分外孤獨。

革命來了,旗袍也換成了中山裝。
革命來了,旗袍也換成了中山裝。

想說的第二點,作為一個在時間進程中的人,我們都需要一點點時間感和歷史感,要有對歷史的感知,才能判斷當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你要過怎樣的生活,很多時候你說了不算,但至少在事情發生的時候,你該有所理解和準備,不要裝出一副小白的樣子驚嘆道啊為什麼醬紫。你要在歷史中洞見自己的未來。

上海1950年代的樣子,中產們沒有想到。就像今天我們也想不到大學不讓用原版教材了,電影上映時偷偷的去掉了英文字幕,西醫要去學習中醫,進口動畫片越來越少,等等,一切都在不知不覺中發生。情趣、審美、藝術,呵呵,這些東西,不是花生人的必需品。如果你認為你的生活還能不受影響,那特麼得是多麼乏味多麼不值得過的生活啊。

最後想說一句話:在生命時長之外的改變,對個體來講毫無意義。

*作者為專欄作家,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