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能源轉型,其實沒那麼難

2019-05-31 05:20

? 人氣

圖為中鋼廠區水面型太陽能光電系統,水面上是太陽光電,水面下是引進的都汙再生水。(圖/徐炳文攝)

圖為中鋼廠區水面型太陽能光電系統,水面上是太陽光電,水面下是引進的都汙再生水。(圖/徐炳文攝)

筆者曾在新聞中,看到許多民眾或專欄作家對於能源轉型的看法,在政府非核家園的能源政策目標之下,有許多人擔心「是否需要更多燃煤火力發電?」「增建的燃氣發電設備設施,是否會影響當地藻礁生態?」「電價會不會變得很貴?」民間對於政府推動能源轉型充滿了疑惑與不安。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提到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問的是,為什麼台灣要推動能源轉型?以及能源轉型有哪些出路?當氣候變遷與極端氣候帶來的風險和人人都切身關係,讓我們體認到台灣進行低碳能源轉型的必要性。

其實非核家園所論及的核災問題不能端看發生的機率,而是如果發生核災,我們是否承受得起如此巨大的災害,一旦台灣核一、二、四廠發生事故,30公里以內需疏散數百萬人,這將是一項幾乎不可能執行的應變計畫,再加上首都癱瘓造成國家運作停擺的危險、汙染造成人民健康與貿易經濟的損失及災後復原的龐大支出,這些代價將難以估計。另,由於國人對放射性廢棄物具有一定程度的安全疑慮,以致低放射性廢棄物與用過的核子燃料,最終處置計畫至今仍深陷困境。其實未來核電廠能否順利如期除役,核電廠的除役如何安全的進行,也是多數人最關心的議題。

提到能源轉型有哪些出路,民眾的疑慮多聚焦再核一、二、三廠除役後所造成的電力缺口如何補足?未來該如何度過能源轉型的過渡期?廢核是否會導致備載容量不足因而跳電?過度的節電是否將影響到國家經濟發展議題等,筆者認為這些都是多慮的,為什麼這麼說呢?讓筆者來為大家一一解惑。

20190318_核一廠除役環評初審過關,為期25年的除役將倒數計時。(廖羿雯攝)
核一廠除役環評初審過關,為期25年的除役將倒數計時。(廖羿雯攝)

其實能源轉型有許多選項,如太陽能、水力、風能、地熱、海洋能、生質能、蒸發能、氫能等,目前適合我國的,同時在可見的將來能逐漸取代核電的,是太陽能、離岸風力之電能。

由於政府的補助措施,讓太陽能光電如雨後春筍般的蓬勃發展,根據行政院頒布的資料顯示,太陽能在107年的發電量已創下新高,年增率高達49.4%,透過政府政策的獎勵,去年太陽能發電設備同意備案核准裝置容量達到120萬千瓦,備案裝置容量增加1.5倍,預期今年太陽能發電量會繼續向上成長。

提到風力發電,台灣四面環,海地理位置極佳,風能資源豐富舉世公認,冬季東北季風與夏季西南季風特別旺盛,提供風力發電的有利條件,並不受到季節的限制。目前我國陸域完工建置共28座風場,總計314部機組,累計總裝置容量為621.05MV,隨著全球風力發電市場快速成長,目前正全力推動離岸風電,讓台灣成為全球離岸風電示範的市場,由於台灣風場位置環境絕佳,離岸風力不若其他國家,須將風力發電設施設於離岸100公里處,我國僅需設置於離岸10-30公里處,以彰化風場為例僅離岸20公里,預計於民國114年累計裝置容量為5.5GM,讓再生能源發電量佔比提升為20%。

由於我國過去不具開發離岸風場的經驗,故業於108年5月遴選國際知名的風力發電事業沃旭公司,取得獨家開發權,總發電量可高達2.4GM,沃旭公司作為全球離岸風力的領導者,讓我們離岸風力未來展現出一片榮景,向非核家園邁開一大步,綜上所述,能源轉型勢在必行,同時綠能也被世界各國長期廣泛使用,為什麼不可行?

*作者為台電退休人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