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被視為全球最大污染源的中國,正迎來歷史性的轉捩點。當全世界還在為其不斷飆升的碳排放量憂心忡忡,多項數據卻顯示,這個能源消耗巨獸的化石燃料需求已達頂峰、並且開始轉向清潔能源的懷抱。這艘緩慢轉向的「超級油輪」動能一旦形成,將幾乎無可阻擋,深刻地改變全球氣候變遷的未來路徑。
彭博新聞(Bloomberg)專欄作家大衛·費克林(David Fickling)4日指出,中國作為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佔比高達三分之一的國家,其能源結構的轉變是如此巨大,以至於當它的化石燃料消費觸頂時,整個地球的發展方向都將隨之改變。
石油與煤炭的黃昏
過去數十年,中國是全球液化天然氣(LNG)運輸船、煤炭貨輪和超級油輪最重要的目的地。然而權威機構英國能源研究所(Energy Institute)上週發布的《世界能源統計評論》年度報告指出,中國的石油用量可能已在2023年觸及天花板,並在2024年出現了1.2%的下滑。這個時間點比許多分析師預測的要早。就連中國國有的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CNPC)內部的智庫也預測,需求的最高峰就是今年(2025年)。
儘管國際能源署(IEA)的看法稍顯保守,認為中國對石化能源的需求要到2027年之後才會下降,但IEA也特別指出,自2019年以來幾乎所有的新增石油需求都來自於石化產業——這更多是將加工環節「在岸化」(onshoring),而非為全球市場增加新的終端需求。
煤炭的處境也極為相似。作為過去消耗中國約四分之一煤炭的兩大產業,生鐵和水泥的產量自2020年以來已大幅下降約18%。過去五年,煤炭需求之所以還能成長,完全是為了應對電力消耗的驚人成長。從2019年到2024年,中國的電網發電量增加了近三分之一,相當於新增了一個印度,或是俄羅斯加上日本的總和。如今,中國的人均用電量甚至已經超過了歐盟。
再生能源的爆炸性成長
然而,中國在再生能源領域「大躍進」式的部署,終於開始追上電力需求的成長步伐。
根據中國國家能源局的數據,一個歷史性的交叉點出現在2024年12月:中國的風力和太陽能發電廠的總裝機容量,首次超越了其化石燃料發電機組。截至2025年5月底,中國已安裝的太陽能發電容量高達1.08太瓦(TW,1太瓦等於1000吉瓦),其峰值發電量相當於一千座核反應爐的總和。 (相關報導: 「我的美國夢快碎了!」川普嚴打非法移民:華人走線客是否出庭成兩難,昔日高薪工作全泡湯 | 更多文章 )
新聞小辭典:太瓦(Terawatt)
1太瓦等於1兆瓦,或10億千瓦。這是一個巨大的能量單位,通常用來衡量國家級或全球級的電力系統。舉例來說,台灣在2024年的尖峰用電負載紀錄約為41吉瓦(GW),而中國的太陽能裝機容量已是這個數字的26倍以上。
清潔電力的崛起正在衝擊煤炭市場。雖然煤炭產量仍在上升,但這些煤炭並未被消耗,而是被大量堆積起來,形成龐大的庫存。因為電網會優先使用成本更低的清潔電力。中國最大的煤炭生產商神華能源(China Shenhua Energy Co.)的數據顯示,今年1至5月的煤炭銷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2.3%,其自有發電廠的發電量也下降了10%。整體而言,今年前五個月,中國所有化石燃料的發電量比2024年同期下降了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