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委會表示,與會學者認為,美中經貿摩擦從「戰術施壓」演變為「戰略脫鉤」,對中國大陸經濟體質與成長模式調整構成實質挑戰,中國大陸面臨出口結構轉變壓力,近年中國大陸對美國出口占總出口比重已自2018年的19.3%降至2024年的約14.7%,儘管中國大陸試圖拓展東協、中東、拉美等市場,惟新興市場在市場規模、法規制度以及政治穩定性等難與美歐相比,效果有一定侷限性。
陸委會指出,部分與會諮詢委員關注,中國大陸今年第1季經濟成長5.4%,消費及出口維持成長,尚未出現顯著下行跡象,可能短期關稅衝擊尚未顯現,或因中共經濟刺激政策帶來的支撐效果。不過4月物價指數持續低迷,反映通縮問題未解,儘管中國人民銀行5月7日宣布一攬子貨幣寬鬆政策措施,包括調降存款準備金0.5個百分點,降息0.1個百分點等,可是在企業與消費者預期悲觀下,貨幣寬鬆政策若傳導不良,市場資金將難以轉化為實體投資。
陸委會指出,會中有與會諮詢委員提到,美中雖於5月12日共同發布「美中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達成關稅休戰90天的協議。但是美方要求中國大陸全面開放市場,中國大陸基於國安、經濟、社會控制等層面考量,在金融服務、數位科技及電信業方面開放的可能性低,雙邊的讓步與妥協空間有限,經貿談判未來可能陷入膠著。
陸委會表示,會中有委員建議,美中博弈結構性深化,牽動全球供應鏈與地緣經濟重組,中國大陸與東協、俄羅斯等國貿易往來增加,與歐美國家直接貿易呈減少趨勢,台商海外布局除了生產成本或市場商機考量外,也應重視供應鏈韌性提升與多元化佈局,以面對全球政經風險與供應鏈中斷挑戰。
(相關報導: 美國出兵援台?退將驚見「這轉變」:台灣嚴峻警訊來了! | 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