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說長久以來,大家一直在討論網路上那種自己當美國人,卻老要逼人家當中國人究竟是在想什麼,其實我本來也不懂,然後忽然間,疑,發現答案早就被金庸寫在知名武俠小說《射鵰英雄傳》裡面了。
話說引發這部小說一切事件的,是一位美麗的鄉村少婦包惜弱。由於老爸是讀書人,讓包惜弱自小擁有女文青的體質,只是她嫁給了一個討厭小確幸喜歡大幹八,最大的興趣是和鄰居郭嘯天談論他們根本無力改變的國家大事的楊鐵心。被儒家教條(再強調一次,她老爸是讀書人)綑綁的包惜弱精神上不敢不愛楊鐵心(儒家的洗腦深入精神),只是偶爾還是可以感受到她自己和楊鐵心、郭嘯天兩人,甚至整個村子的格格不入。
那一天,北國小王子遇上南方女文青
後來宋國北邊、當時東亞第一強權的大金國小王爺完顏弘烈微服來宋國當spy,失風受傷意外被包惜弱救了。完顏弘烈一看到包惜弱就in in der(當時包惜弱可是孕婦一名,不是小王爺「口味特別」,就是包惜弱真的美到遠勝子瑜、更勝志玲),包惜弱也從這位落難公子身上感受到老公楊鐵心所沒有的氣質。包惜弱被禮教束縛無膽追求真愛,完顏弘烈可不管,但他對包惜弱的愛讓他不允許自己對她用強,於是他用計搞到郭楊兩家家破人亡,讓包惜弱無可奈何地接受他的保護。
完顏弘烈不但對包惜弱好,對包惜弱的拖油瓶完顏康也好,後來包惜弱當了完顏弘烈的王妃,身為王爺的完顏弘烈沒有三妻四妾只專心對她,但她卻在王府裡面保留了他和楊鐵心的舊屋,完顏弘烈也不介意。自己跑去當美國人、卻整天要人當中國人那群也是,在美國的「王府」裡選擇了「楊鐵心舊屋」(唐人街),或說在台灣的「王府」裡選擇了「楊鐵心舊屋」(眷村),問題是當王妃的幸福他們一點也沒少享受到。

故事的後來是楊鐵心出現,莫名其妙的包惜弱選擇和楊鐵心共死,倒楣的完顏康只是不想理那些莫名其妙的民族大義(畢竟對他來說完顏弘烈不但是老爸、還是對他很好的老爸),就被釘上「漢奸走狗」的十字架。而「肉體美國人、精神中國人」那群人,也是沒效忠美國、沒效忠台灣,在精神上他們還是認為自己是中國人。
不是中國人也不是美國人
簡單說「肉體美國人、精神中國人」那些人就像包惜弱,一開始「只能」嫁給楊鐵心(當了中國人),也知道楊鐵心(中國)的種種不好;包惜弱認為自己是無可奈何的跟了完顏弘烈,「肉體美國人、精神中國人」也認為他們當美國人是無可奈何。包惜弱明明是知道自己愛的是完顏弘烈,也知道即使不講物質單就心靈上,完顏弘烈對他也遠勝楊鐵心(光是完顏弘烈讓她保留他和楊鐵心的舊屋、楊鐵心即使知道他當了王妃卻還死命要找她,就知道誰愛的深了),「肉體美國人、精神中國人」那群人也清楚美國文明進步遠超過中國,無奈還是被禮教道德束縛無膽認愛。
總之,在金庸寫作《射鵰》的1950年代,社會還不允許、金庸自己也不允許包惜弱超越所謂的民族大義,和真愛完顏弘烈一生廝守(即使金庸當時身處的香港,根本不歸中國人管);而二戰後在大中國民族主義炒作下,一群「中國人」(不管他身處中國、台灣、香港還是東南亞)即使已經當了美國人,精神上還是認為自己是中國人。而就像包惜弱死要完顏康去認楊鐵心這個他似不相識、毫無感情的人當老爸,「中國人」們也這樣對每個忠於自己情感的台灣人、香港人、華美人。
至於這種「包惜弱情結」是如何產生的,就請各位女權先鋒、進步青年多多闡釋了。
當然「包惜弱情結」對於人類社會是很糟糕的東西,這種東西沒有「互動」。一個理想社會應該是人家對你好、你對人家好,如此形成良性互動(當然,當別人對你不好,社會也該允許你回擊,讓想傷害別人的人「會痛」,阻止他以後繼續幹這種損人利己的事情),而不該用道德教條去規定某些人就理應享受別人的付出、另一些人則生下來就應該對人家付出。
一個「對人好也能享受別人對你的好」的平等雙向社會,會激勵大家友善對人,而那種只有「單向」的社會,付出的永遠是一群人、享受的永遠是另一群人,結果就是創造出一堆腦中只有奴性的狗奴才而已。
更多風傳媒獨家新聞:
‧習近平被自己養出的小粉紅、愛國賊逼打美中關稅戰 (相關報導: 許詠翔觀點:習近平被自己養出的小粉紅、愛國賊逼打美中關稅戰 | 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