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政部長劉世芳日前在立法院答詢時指出,中央今年擴大租金補貼計畫共編列300億元,當中有200億元來自行政院的公務預算撥補,但目前仍卡關於立法院審查程序,若持續無法解凍,租金補貼最快可能於10月至11月用罄,對此,民間團體OURs都市改革組織研究員廖庭輝發文怒嗆,從去年底他就研究過住宅基金預算,根本不可能這麼快燒光。他質疑政府刻意放大預算被凍結的問題,製造社會恐慌,只為替政策失衡找藉口。
政府真的沒錢了嗎?民團翻預算揭關鍵數字真相
針對官方說法,廖庭輝在臉書提出強烈反駁。他指出,早在去年11月他就詳閱整份住宅基金預算,2025年度(114年)整體收入編列達500.9億元,較前一年大幅成長逾一倍,當中政府撥補更創下歷史新高,由200億元翻倍成長為400億元。
被凍結的預算真的會造成補貼中斷?實際金額與說法差多遠?
廖庭輝進一步指出,政府所稱的「預算凍結」其實只占撥補額的10%,也就是40億元。他質疑,即便這40億元真無法動用,也不至於導致整體租金補貼計畫「崩盤」,相對地,新青安計畫支出從15.8億元暴增至48.2億元,卻無絲毫檢討或刪減,讓人懷疑資源分配是否存在政治考量。
為什麼政府不砍新青安?背後藏著哪些不能說的考量?
廖分析,政府選擇大聲宣傳「租補發不出來」,可能是因為這樣的說法更容易博取同情與壓力;相對地,若說要刪減新青安,恐怕只會激起更多反彈聲浪。他直言,新青安屬於行政院重點政策,內政部不敢動這筆預算,最終選擇先動租補,才不會得罪高層。
賴政府住宅政策正走向「破局」?政策信任危機提前爆發?
廖庭輝更批評,總統賴清德上任以來主打的住宅政策項目有限,若其中一項如租金補貼政策提前「跳票」,形同承認政策失敗,勢必重創其施政信譽。他直言,若政府選擇持續遮掩事實,最後終將被民意撕破這層「遮羞布」。